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16篇 |
免费 | 1035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298篇 |
劳动科学 | 244篇 |
民族学 | 456篇 |
人才学 | 335篇 |
人口学 | 187篇 |
丛书文集 | 8064篇 |
理论方法论 | 1566篇 |
综合类 | 13166篇 |
社会学 | 1965篇 |
统计学 | 6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3篇 |
2023年 | 1639篇 |
2022年 | 1671篇 |
2021年 | 2141篇 |
2020年 | 1792篇 |
2019年 | 1179篇 |
2018年 | 537篇 |
2017年 | 787篇 |
2016年 | 893篇 |
2015年 | 1267篇 |
2014年 | 2341篇 |
2013年 | 1466篇 |
2012年 | 1751篇 |
2011年 | 2021篇 |
2010年 | 1997篇 |
2009年 | 2332篇 |
2008年 | 1671篇 |
2007年 | 1133篇 |
2006年 | 1041篇 |
2005年 | 897篇 |
2004年 | 786篇 |
2003年 | 748篇 |
2002年 | 522篇 |
2001年 | 346篇 |
2000年 | 270篇 |
1999年 | 92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迈克尔·罗伯茨认为19世纪末的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由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持续性经济下行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长期萧条。第一次长期萧条由英国利润率下降引起,随后的多次危机造成资本贬值,在一战的刺激下方最终结束。第二次长期萧条是美国利润率的崩塌从而拖垮世界利润率所致,最终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参与二战后重建才摆脱本次萧条期。第三次长期萧条的主导原因是金融资本的无序扩张,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盈利危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经济衰退,以及近期美国金融领域的持续性震荡,表明第三次长期萧条正在深化。长期萧条理论指向资本主义必然被替代的历史规律。21世纪的资本主义处于全球“爬行”之中,全球不平等加剧、气候危机与生态灾难愈显,无产阶级的反抗最终不可避免。长期萧条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危机提供了一种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2.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是近年来国际经济金融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对于正处于经济繁盛期的我国来说,这一场危机为中国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可以从中找出有益于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3.
后WTO时期,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资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我国金融体系。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从总体上提升我国银行系统效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客户资源、银行业务、服务手段、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冲击,为此,应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整体实力、培育新生力量及加强合作等策略增强中资银行抗击外资银行的实力,引导中资银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李忠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33-13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不仅是中国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发展新阶段,提供了科学社会主义践行新路径,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空间;二是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路径,中国推进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效参考和有益借鉴;三是主张推动全球治理向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倡导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5.
建设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是必然要求,其中环境法治不可或缺。中国式的环境法治必然要重视党内法规的特殊法治和治理功能。可从着力发挥党内法规在环境法治中的特殊作用、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的规范功能、推动构建人类环境命运共同体的制度文明三方面,揭示出环境党内法规所秉持环境系统观、环境效能观、环境文明观的政理法理。环境党内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环境党内法规所承载上述治理逻辑的规范样态,不仅包括符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严格形式要件的狭义党内法规,也包括引领环境法治发展的环境政策、起到监督保障等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从环境党内法规的政治功能和规范效力来讲,将以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为主要载体的环境政策视为广义的环境党内法规,符合新形势下环境党内法规体系构筑的核心要义。从目前党内法规体系的构成情况看,起到监督保障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成为了主力军,但其数量庞杂又单线作战的实践困境使其亟需完善以形成治理合力。因此,应进一步探讨党的环境政策和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向狭义党内法规的有机转化,使狭义的环境党内法规成为环境党内法规体系的主体部分。广义视阈下的环境党内法规,在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发挥着规范、治理与重塑的制度功能。环境党内法规通过将党的不成文的环境文明提炼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形态,从而使其获得长远的效能力和长期的执行力。环境党内法规通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赋能,从而全面发挥其环境治理的政治效能、预防效能和发展效能。环境党内法规以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的政治结构为环境文明奠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理念为环境文明铸魂、以党规国法共治为保障的外部制度为环境文明塑形,使其实质上具备了打造人类环境文明新形态的重塑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完备的环境党内法规体系对上述功能的系统发挥尤为重要,因此,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党内法规,还有待进一步体系化完善。 相似文献
106.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07.
元朝时期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治理是探索我国历朝管辖治理西域进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吉思汗对该地的统一和管辖进程,更具有开创性质和重大意义,故理应得到关注和重视。以往这方面成果不多。本文依据文献史料,在参考学界前贤研究基础上,对成吉思汗兴盛后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统一进程和经营政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论述,以此求教于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电视问政"给更多的公民传达着这样一种讯息:即每一位公民作为公共权力的享有者之一,有权力监督政府治理的行为和政府服务的品质,有权力对政府进行问责,帮助政府提升治理的水平,改善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