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现实是变化的,永恒似乎永不可能。而在奥古斯丁看来,永恒具有它本身的理想性与现实性。首先,永恒是仅属于上帝的,是时间中的无时间者,而时间则是永恒的外在形象。其次,在现实当中人们可以通过无限地接近上帝触摸到永恒,虽然说人们得以接近上帝需要靠上帝的恩典,但从奥古斯丁的陈述看来,人的自由意志仍然可以起作用。自由意志使人们远离上帝,但同时它也是人们得以再次靠近上帝的动力因。人们因为自由意志获原罪而经受尘世之苦,认识上也受尘世之物的蒙蔽而过多地去追求可变的、有限的事物而远离常在的、无限的上帝。只有重新去认识自身,不断践行上帝对爱的要求,争取重新皈依上帝的怀抱,才能再次寻得永恒。  相似文献   
142.
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原罪"说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石  孙世强 《江汉论坛》2006,1(6):43-46
当代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中的“原罪”,绝非是人们凭空捏造的“假命题”,而是客观存在的“真问题”。要正确对待,首先要正确认识与理解马克思的“原罪”思想与理论;其次要划清“剥削”与“原罪”的界限,不能将私营企业主的一般剥削行为视为“原罪”;同时还要用唯物主义态度和历史的眼光看待“原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尤其不能陷入“追诉原罪”的圈子里去,而应鼓励私营企业家“自察”、“自省”、“自纠”,重在预防“新原罪”发生。  相似文献   
143.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其短篇佳作《拉帕西尼的女儿》是一则发人深省的堕落的伊甸园的寓言,男女主人公乔瓦尼与贝阿特丽丝充当了花园中的新亚当和夏娃。拉帕西尼医生的花园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它与小说的人物、情节和内容有机地契合在了一起。同时,贝阿特丽丝是花园意象的延伸,花园也是乔瓦尼内心情感的投射。花园意蕴丰富,承载着小说的主题,隐含着霍桑对清教教义、人性及种族问题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44.
霍桑的许多作品都同时充满着“原罪”和“本罪”的思想,两种思想交织、冲突在一起,体现了霍桑罪恶观的矛盾性.从《圣经》中的“原罪”与“本罪”思想出发,探析霍桑作品中“原罪”和“本罪”思想之间的交织与矛盾,进而探讨霍桑罪恶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5.
戴维·洛奇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兼文学批评家,《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是他的早期小说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天主教徒、学者亚当·爱坡比一天之内的奇遇和奇思妙想,表现了严格遵循教规的天主教徒婚姻生活中的种种荒诞、学者学术生活的无奈与尴尬,凸显了人的情欲和道德、自由意志与权威之间永恒的冲突。小说情节与《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甸园的故事不仅是讲人的堕落,还有语言的退化。从伊甸园原型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宗教及文学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46.
中西方文化中因“吃”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古老警训向现代人昭示:“吃”的对象是有禁区的。其实在人 与自然的相处中也是有禁区的。现代国人落后的生态观念亟待提高,重塑国人的现代生态意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7.
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显示出“偏好”钉住汇率制度的倾向。近几年,相继出现的害怕浮动论、原罪论和美德两难论等,对于这种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同时,近期在钉住汇率制度验证方面影响力较大的几个实证分析方法也支持了上述观点。这些理论和实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汇率制度博弈局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对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进行分析,展示主人公从信仰到怀疑,从纯洁善良到信仰崩塌的心路历程。指出,由于受加尔文教清教意识的影响,小说刻上了"人皆有罪"的烙印,作家通过描写小布朗先生赴黑森林聚会所见到人性的恶念,批判信仰的不彻底性,导致最终堕落的同时展现出作品中"原罪"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9.
刘同舫 《江苏社会科学》2023,(1):15-21+241-24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著名论断:“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原始积累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又是“资本来到世间”的真实写照,马克思形象地描摹出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面目和充满罪恶的掠夺史。“资本来到世间”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马克思的理论视域中,现代性的生成与资本的历史出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资本来到世间”的过程就是现代性的生成过程,资本现代性有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突破“资本原罪”的理论局限,科学认识资本的二重性,在社会历史视域中展开对资本的理性解构,在认识、利用和驾驭资本的过程中超越资本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