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近日,中共中央常委习近平同志会见王伯祥先进事迹报告团时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造就高素质县委书记队伍。这很有现实和深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种种原因,宋代有些县中缺乏县令,而由摄官代行县政。其中有一县中不设置县令处,县丞、主簿、县尉、监当官、馆阁及立朝知名人士兼摄县令;有广南难觅正官处吏人的权摄;有县令被按核,临时选官代行县政;有战争年代军人占据县阙;有从临县选差县佐官权摄。宋代士大夫对摄官多抱否定态度,尤其对吏人权摄。但由于现实的需要,摄官在宋代并未完全废除。  相似文献   
13.
《徽州社会科学》2006,(9):47-47
游悦开,婺源济溪人。明隆庆间仪封县令。游悦开在职俭约宽和,不受分外之财,对奸吏衙蠹不手软,治政肃然,著为县令之甲。在灾荒时,亲自赤着脚在烈日下为民祈雨,筹集赈米,捐俸煮粥以救饥民;黄河洪患,亲自督修堤坝,最后累死在治荒之中。死时身无一钱,县里张廷尉助棺敛之。墓志铭人颂其“唯廉乃惠,二美斯兼”。  相似文献   
14.
据《旧唐书·文本传》记载,唐人岑文本被皇上任命为中书令,回家后,却一脸忧色。他的母亲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如此不高兴,他说:“我并没有为国家做多少贡献,却受到如此重用,责任重大,怎么不忧惧呢?”亲朋好友前来恭贺他,并劝他可趁此机会多置些产业,他却叹息道:“我原本是南方的一介平民,以前仅当过一任县令,靠文墨官至中书,无汗马功劳,已使我感到很是危惧,且眼下俸禄已经很多了,还谈什么再营造产业呢?”言毕,所有人无不都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一县之最高长官被称为县令、知县,民间还称之为父母官、县太爷等等. 古代统治者重视地方官 《资治通鉴》卷二十四记载,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汉宣帝开始亲政,而且治理朝政很勤奋,尤其是对于选拔地方官员“二千石”非常重视,他常对大臣们说:“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无)叹息仇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  相似文献   
16.
姓氏高下     
侯錱 《可乐》2011,(6):72-72
有个县令携家眷新到任上。县令夫人出身望族,姓伍子胥的伍,很骄纵,不大懂人情世故。到了以后,县令夫人和其他官眷见面,互相请问姓氏。她先问了一个,答姓陆游的陆;再问一个,答姓戚继光的戚。县令夫人脸色大变,转身就回内室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出土的金石、简牍文字,结合文献记载,可知汉代县域的监察制度既有郡监察县的上级监察部分,也有县令长仿效郡域督邮监察方式而进行的县域监控体制。由于汉代县一级官员是由中央任命,而乡、里一级官员都由乡里产生,二者代表的利益存在一定冲突;尤其是啬夫、亭长级官员被郡守用为督邮,转而监察本县时,会激起本县令长及其僚佐的极大反感。由于汉代县级长官的任命、去职都不如后世严格,其权力又无所不统,按理来说回旋的空间应该很大,但在当时的回避制、禁锢制等时代背景下,导致县域监察成为汉代地方监察体制中冲突最激烈的一环,任命的无序及擅自弃职等成为汉代县级长官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西汉县令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县令长的出身与迁转情况,及其在西汉行政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问题,在传世文献资料与尹湾汉简的材料中都有反映。通过分析可知,西汉的权贵之家和贫困之家子弟都可以通过小吏迁升为县令长,当时还不存在二百石之关;县令长中儒生与文吏在数量上也不相上下,且基本稳定;县令长任用主要通过功次与察举,官职的去免对其以后的迁升不构成大影响。县令长与地方王侯的关系很微妙。  相似文献   
19.
漫画     
汪思学 《老友》2011,(10):44-44
从前有一老翁,临终前留下遗书,分别交给5岁幼子和女婿。遗书中写道:“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数载后,其子成年,要与姐夫分家。二人争执不休,只好去衙门打官司。女婿申辩道:“岳丈大人遗书上写的是:  相似文献   
20.
周文顺 《领导广角》2002,(10):31-31
日前,笔者游览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目睹过三堂正门一副对联,至今印象深刻:“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好一个“既当官又当老百姓”!我不禁心头一震:区区一个内乡县令,远在干古之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