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2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21篇 |
劳动科学 | 117篇 |
民族学 | 61篇 |
人才学 | 52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1349篇 |
理论方法论 | 258篇 |
综合类 | 2556篇 |
社会学 | 202篇 |
统计学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96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69篇 |
2014年 | 242篇 |
2013年 | 243篇 |
2012年 | 303篇 |
2011年 | 356篇 |
2010年 | 342篇 |
2009年 | 321篇 |
2008年 | 357篇 |
2007年 | 279篇 |
2006年 | 262篇 |
2005年 | 235篇 |
2004年 | 221篇 |
2003年 | 168篇 |
2002年 | 196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质疑反"本质主义"并商榷"文学理论的批评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文学理论界反本质主义的矫枉过正,本文从西方文化研究的现状、性质等考察,认为提倡以文化研究替代文学理论,不过是对西学理路的曲意奉和,并为当下的私语话、感官化写作寻求话语庇护。至于文学理论的批评化,其实是一种反本质主义的委婉言说,其结果,只能是理论纯度的降解和批评的文本化与独白化。文学理论只有在开放中坚守,在多元中自律,才能提高其外指性功能与有效性阐释。 相似文献
52.
公诉事实是构成犯罪的特定事实,是具体的、历史的事实,是检察官为请求刑罚权发生而主张的事实。公诉事实的效力范围是对法院的约束范围,公诉事实的效力及于同一自然事实的整体,公诉事实的变更必须在公诉事实同一的范围之内,并且必须经过严格的变更程序。本文在介绍大陆法系公诉事实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借鉴该制度以保护被告人的防御权利。 相似文献
53.
"非非主义"针对朦胧诗所采取的三种反文化策略,即语感的追求,形符的凸显,以及语义的现象学还原,这些策略一方面确实颠覆了朦胧诗比喻性的写作范式,给新诗创作带来了诸多先锋性样式;但同时由于这些先锋性写作样式削除了精神深度,也就带来了诸如玩诗、玩语言等不少负面现象,由此造成他们理论的宏大与创作的疲软之间巨大的反差。不过,以"非非主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的先锋实验探索真正体现了一代文体自觉,他们的诗语方式,可以理解为是在替现代汉诗建设廓清尽可能多的道路。总结"非非主义"以及整个"第三代"诗歌实践的成败得失无疑对于当下的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4.
55.
郑润良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九十年代以来借用新的"现代性反思"理论资源"重写文学史"事实上出现了三种研究向度,其中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崛起特别引人注目。新左派以"现代性反思"的名义将1942至1976年间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指认为"反现代的现代"文学,并高度肯定这种文学及其主导性地位的合理性。本文分析了新左派文学史观萌发的语境并指出新左派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他们对"反现代的现代性"这一概念毫无反思,对这一概念的内在纠结与困境毫无觉察,因此在概念的使用上陷入了一种典型的"大概念迷信"。 相似文献
56.
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反智倾向,对之加以文学表现和文化批判,是王小波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反智倾向着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剥夺爱智者的求知权利,一是对知识分子的求知活动设限,特别是负筛选和向下拉齐的策略对智性发展以及知识分子主体自由造成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包括对知识的恶意误用、改写,混淆分科之学的价值功用、将科学艺术化,迫使和诱使知识分子自我审查和自我禁锢,等等。王小波针对反智倾向的文学表现和文化批判,揭示了求知权利和能力在主体建构中不可或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7.
康德先后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和《实践理性批判》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确证自由的实在性。在前者,康德试图通过自由和道德法则的演绎来确证自由的实在性,然而,这种演绎因陷入隐蔽的循环而以失败告终;在后者,康德最终通过理性的事实确证了自由的实在性。 相似文献
58.
人类最初从自然中寻求价值秩序的起源,这表明自然本身就蕴含着价值和规范,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到了近代,随着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历史观念的成熟,人们开始区分事实与价值.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孕育了历史主义,古典的历史主义由于坚信历史的意义并没有陷入事实与价值完全二分的境地,从而避免了虚无主义的困境.而“回到自然”式的克服虚无主义方案制造了自然与历史的二元对立,表征了价值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二元难题. 相似文献
59.
“事实”与“价值”的二分虽业已成为现代西方道德哲学一个很重要的教条,甚至构成了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根本前提,但是这种彻底割裂、极端二分以致二者紧张对峙的做法却不断遭到质疑与反驳.比如普特南就立足于实用主义转向后的基本立场,从认识论、伦理学和科学哲学的角度对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予以了激烈的批判.在认识论层面,普特南通过批判古典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事实观念从而瓦解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认知基础;在伦理学层面,其通过对“混杂的”伦理概念的阐扬从而显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缠结;在科学哲学层面,其通过消解科学和伦理学之间的紧张从而揭明科学并非价值无涉,价值判断对于科学实践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0.
纠纷和纠纷解决的复杂性为人类学提供了社会研究的对象物,人类学家在纠纷研究中创造了多种研究进路,这些研究进路促进了不同时期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并形成了人类学纠纷研究进路以人类学方法为基础,建构社会事实,迈向法律多元理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