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8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2篇
丛书文集   455篇
理论方法论   93篇
综合类   943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党的二十大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殷切希望,号召青年们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据此四重特质,新时代好青年应该是坚定理想信念的追求者、民族复兴使命的担当者、勇毅拼搏的吃苦者、踔厉前行的奋斗者。理想信念是精神的引领,使命责任是历史的担当,吃苦精神是实践的要求,奋斗品质是素质的支撑,这四个重要特质是新时代青年在新征程中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62.
在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论战中,有一个不容回避的分歧焦点:如何看待人的自由意志。基于神经科学的里贝特实验,我们的基本结论是:(1)即使当代科学为历史非决定论提供了量子力学的实证依据,也不应当无视一个基本事实,即当代科学也为历史决定论提供了神经科学的实证依据。(2)人们可以从逻辑上拒绝历史决定论,但却不能无视里贝特实验对自由意志所做出的否决性检验。人们可以指责里贝特实验只是刻画了“物理现象”,而忽略了“心智现象”。但是,这种指责若要有说服力,就必须为“心智现象”提供实证检验,而不能仅仅给出“心智现象”的哲学思辨或“意识活动”的逻辑猜想。(3)即便科学实验证伪了自由意志的存在,也并不意味着人们从此就不再对自己的一切行为,包括违反既定的公序良俗甚至违法行为负责。(4)虽然里贝特实验并没有为否定自由意志提供终极判决,但是,里贝特实验的价值就在于,它对那些否定历史决定论的判决提供了相反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63.
赵葵美 《生存》2020,(1):0213-0213
祥林嫂是鲁迅创造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她在小说世界里,被封建礼教迫害致死,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几次试图与命运对抗,尽管失败,所体现的人性的光辉,依然值得称赞。  相似文献   
64.
所谓的学生的“反抗期”,顾名思义就是指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至5岁和12至15岁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家把它称之为反抗期。而这种反抗期主要指依赖和自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因为对立而造成的子女和父母、老师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纠葛等。而我们所说的第一“反抗期”是指2至5岁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表现出什么事都要自己做,比如说,小孩子自己吃不好饭,大人帮助他,可他偏偏不肯,硬是要自己吃,你要是不让他做,这使得他就会大哭大闹。本来很听话,表现很乖的孩子一下子就失去控制和约束到了这个时期就会表现躁动不安,不听大人的话,自以为是,很顽皮倔强,执拗得很;而12至15岁处在青春期的我们管它叫做第二“反抗期”。  相似文献   
65.
文章从维多利亚时期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现实为切入点,分析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教师受到的来自男权社会及其代表者布莱庄园男主人的控制与压迫,以及她对于这种控制的反抗,并借助符号矩阵来进一步展示存在于控制与反抗的道德困境中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66.
《社科纵横》2019,(12):113-118
近年来,随着对办学规模、办学效益、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安全管理等的追求,学校既通过正式制度管理教师,也通过非正式制度规约教师。教师管理中的正式制度主要表现为精准可见的时空控制、频繁细密的教育检查和严格精细的考核评比;非正式管理制度最为常见的策略是"领导在场"与"加班"、非暴力的规约以及榜样他人的力量。日益绵密精细的教师管理让教师的身体驯顺、思想规矩,但与此同时,教师们亦通过无处不在的"出工不出力"、"鞭子不赶不走"、"反监控"和"故意捣乱"等方式进行日常抵制。教师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让教师成为自由、理性、有温度、有灵魂的人,需要反思的是教育竞争越激烈、教师管理技巧越精细,就越需要关注教师、解放教师。  相似文献   
67.
《哈姆雷特》蕴含的契约意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哈姆雷特通过一系列约定,和周围的人一起让混沌的世界恢复了秩序。这一切,不是靠武力和冲动,而是以自由意志为基础的缔约能力。契约的破与立的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动力,契约的守与背是哈姆雷特复仇的原动力,契约的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是莎士比亚对人性和社会的哲学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哈姆雷特试图遵循“奥卡姆剃刀”原则,依据约定的破与立,将国家恢复到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68.
阿奎那认为,自由适用于发自理智和意志(即理性能力)的行为,阿奎那称其为人性行为。人性行为即伦理行为。人的伦理善之完成(道德实践)同时仰赖理智与意志两者的相互配合,而人的行动由潜能到实现的过程端赖自由意志的促动。追求伦理之善即追求人性的成全与自足。意志自由因包含“对已之爱”指向现世人生,又以终极之善为最终的超越指向,并遵循自然法或本性之律之规定,由此而在伦理之善的神圣与世俗间构架起通桥。  相似文献   
69.
"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一个关键词.它意味着以个人的姿态反抗集体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为主体独立和人性自由赢得了一定的美学空间.同时,它专注于个体私人经验和欲望体验的表达,无可避免地堕入了文学自恋的泥潭,又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运作的消费规则.  相似文献   
70.
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在对待意志自由上,总体上有宿命论倾向,但它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强调道德意志的作用,承认人的道德意志是自由的.儒家以"天人合一"作为哲学基础,从道德选择中的"为仁由己"、行为实践中的"力命并举"、道德评价中的"志功结合"、道德修养中的"存养功夫"等方面来阐释意志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