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0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118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8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75篇
理论方法论   302篇
综合类   4378篇
社会学   20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日本当代小说家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作为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打动人心的奇幻构架,也源于小说的节奏、构思、氛围等都带有浓郁的音乐性。文章从音乐叙事的角度对《解忧杂货店》进行解读,首先,把小说的节奏类比乐章的节奏,从语言节奏和叙事速度方面来分析文本的音乐节奏;其次,把小说的结构类比音乐的曲式,从小说的插叙结构、分总结构以及空间叙事方面来体现结构的音乐性;最后,把小说的主题类比乐章的主旋律,从重复叙事中体现音乐旋律的反复,并探究小说主题的深层含义,以此拓宽小说的审美范围。  相似文献   
72.
《社科纵横》2016,(9):117-121
中世纪女巫艺术形象是男性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无论是丑陋的女巫,强健的老女巫,还是妖艳的年轻少女,这些形象都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惯常所见丑陋而又可怕的女巫形象体现了男权叙事对女性的丑恶化、妖魔化和欲望化。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些现象,可以说是男权叙事话语下所塑造的"性异类"。当下流行的女巫文化(如女巫电影)于无形中仍在强化自中世纪而来的男权叙事。  相似文献   
73.
艾滋病的出现与蔓延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类的道德偏向和伦理亏欠。阎连科、宋江鹏等作家在作品中揭示了艾滋病蔓延过程中的伦理缺失:地方政府错误的发展理念和医疗行业的失序;现代人重利轻义的道德观念和性自由意识的泛滥。通过对艾滋病及其患者遭遇的描述,作家希望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生命价值和健康权的关注。这也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灾难降临时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的忧患意识与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4.
小说《红日》取自战争题材,具有史诗般的魅力。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红日》的创作包含着民族特殊时代及作者本人特有的激情,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都洋溢着浓列的情感。这些浓烈的情感给创作与审美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韩国青春偶像剧《雪之女王》作为一部爱情悲剧,深受很多年轻观众的喜爱。从叙事学的角度看,它采用了"不定的内聚焦视角",设置了爱情实施者、爱情阻力与爱情助力的叙事结构,注重作品的季节因素、空间场景的搭建和场面的意境化传达,从而实现了对传统韩剧的继承与突破,也对我国的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6.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12,(3):96-103
“人力车夫”和“城市街景”,是《满韩处处》与《支那游记》之“中国叙事”的典型场景,其中对“污浊”“混沌”“无秩序”等负面元素的描述颇为醒目.不少文献资料证明,此种“中国像”并非特殊的个人记忆,而是东洋“他者”的某种共同记忆.在这类“中国叙事”结构的背后,作家对中国古老文明文化的憧憬想象与目睹现实的乖离、日中两国社会现状的巨大反差,加剧了作家对中国的负面感知;近代以来世界性的中国话语建构、特别是“东方主义”观念也参与其中,限制了作家理解亲近中国的内在欲望.“绅士”式的矜持和优越感令他们难以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完成对中国的深刻体悟;而近代帝国列强的殖民欲望、脱离文明驾驭的霸权强权方式,也深刻地嵌入在时代背景中,潜在地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77.
以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解读《米德尔马契》人物形象利德盖特与卡苏朋反映出的追寻母题原型,及多萝西娅与利德盖特各自所展现的U型和倒U型叙事结构原型。乔治·艾略特将原型表层移位到《米德尔马契》的同时,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推崇知识的文化观以及《圣经》中坚守信念的基督信条被成功地进行了深层移位,双层移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8.
79.
《红楼梦》一直备受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青睐,几度掀起了研究"红学"的热潮,被中外翻译家翻译成多个版本,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其中不乏从叙事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包括视觉叙事、意向叙事等等。然而,从听觉叙事方面进行的研究特别少。所以,本文拟从听觉叙事这一新颖的角度研究《红楼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解析这一经典名著,为读者提供一场耳目一新的听觉盛宴。  相似文献   
80.
池泽夏树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头船》是东日本大震灾题材的反思现实力作,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小说通过双头渡船“岛波8号”向“樱花号”“樱花半岛”和“樱花海上共和国”的空间演替着重对日本赈灾、生活重建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过程中的个人主体意识、国家社会责任、进路抉择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思考,其反思现实、深省问题、面向未来的鲜明特征对于感怀无常、深掘创伤等日本地震题材文学书写传统的更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