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9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60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85篇
理论方法论   305篇
综合类   4416篇
社会学   20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81.
882.
“传”作为一个文体概念包含解经与叙事两种不同形态。究其本义,“传”字原与邮驿相关,至春秋战国之交时,方引申出古书统称之义。此后直至西汉初,“传”进一步用来指解经之作。与此同时,司马迁将《史记》中专写各色人物的那一部分命名为“列传”,后班固《汉书》承之而为“传”,使得“传”这种文体概念的所指有了新的扩展。此后,这种叙事形态的“传”日渐兴盛并呈多样化趋势,而解经形态的“传”逐渐式微,并分解成了多种注书体例。  相似文献   
883.
少数民族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神话的本体、类型、演变等相关研究已经举不胜举,但对于民族神话传播的研究一直以来相对薄弱。以藏族创世神话为例,基于对藏族创世神话内容的生态特征分析,从叙事传输视角审视藏族创世神话内容,剖析藏族创世神话叙事传输的影响因子和神话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试图对民族神话传播研究有所突破,并且从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的研究中对学科体系完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84.
885.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和奇玛曼达·阿迪奇是当代非洲作家中的翘楚。为复位非洲文化、重塑非洲形象,他们挖掘非洲民间故事的传统资源,以小说为载体表述当代非洲的现实和理想,带动了口头性与书写的创造性融合。本研究以两位作家的小说为分析文本,结合他们的创作思想和相关言论,分别对非洲故事传统意味什么,何为单一的故事,故事该如何讲述,以及故事进入当代文学有何意义四个问题做出回答,从而挖掘非洲故事传统的核心价值,揭示单一故事的实质和危害,探析故事叙事的基本特征,并论述这种创造性写作对于现代性,尤其是民族主义观念的改写。  相似文献   
886.
887.
正一、动画表演就是演义人物性格变化动画表演就是对剧中一系列角色性格特点的完善,也是动画短片创作对现实的态度和创作行为方式最直观的诠释。当动画导演想将一系列的具象的特征转移到自己创作的动画短片中有着不同形体构造和性格特征的动画角色上,这时这些物体就像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当然,这些"生命"可以是具象的人、动物、植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各种形象。在《等待》这部动画短片中的角色,估计没有一个机械类角色性格会像它那样多愁善感,但观众为什么很快就能接受呢?其  相似文献   
888.
犯罪与秩序:后现代理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是一种恶,但犯罪又非绝对的恶,犯罪有其相对性;秩序是美好的,但又没有至清至纯的秩序。后现代理论对理性的怀疑、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对于我们看待犯罪与秩序并形成相应的观念有所启迪:对于不同的犯罪,刑法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多为,有所少为。  相似文献   
889.
大团圆式的结局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比较普遍的现象。胡适在《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中曾说:“中国文学最缺乏的是悲剧的观点。无论是小说,是戏剧,总是一个美满的团圆。”叙事文学大团圆的结局,在唐代已近成风气,再至宋元明清,繁荣空前。大团圆结局的作品,一般都是先悲后喜,以喜悦欢乐的气氛冲淡或消除作品的压抑悲愤的氛围。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往往是历经磨难而终得到令人安慰的结局,反面人物在猖獗横行之后,遭到应有的惩罚,即好人得好报,恶人遭恶报。这是调和主义在文学上的运用。这种“调和”的特性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说”和…  相似文献   
890.
在外来文化冲击下,转递中的中国当代叙事艺术之实绩固然值得记忆,但个中没有美的“经典”却不是一个孤寂的问题,它的致命伤来自“经典”所处的孕育模态缺乏高度自觉的向心性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