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9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60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85篇
理论方法论   305篇
综合类   4416篇
社会学   20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51.
陈曲 《理论界》2014,(9):124-127
法国小说家纪德的《伪币制造者》以独特的叙述手法著称于世。本文则想重新探讨这篇小说,研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现实主义小说出现合法性危机时,其如何以多角度网状叙事、思想小说、百科全书的形式解决了这一危机,拓展了小说的空间,并为未来小说样貌留下了一笔特殊的遗产。  相似文献   
952.
纪兰香 《理论界》2014,(11):66-70
纵观清末民初的小说,可以看到其叙事空间方面的鲜明特点:首先是小说描写的国内本土空间的空前扩张;其次是小说广泛地拓展了国外异域空间;另外,小说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元的超现实的虚拟空间。这些精心设置和呈现的叙事空间,从文学史意义而言,不仅使得我国古代小说叙事空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深入,而且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3.
对《聊斋志异》女性狐鬼形象的解读视角,历来集中在性别话语或文学赏析上。本文拟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入手,探讨蒲松龄塑造花妖狐魅的具体语境与文化价值。《聊斋志异》的非现实女性形象,是由明清病态审美观发展而来的,蕴含着此前文学作品难以处理的现实题材与人类经验的内容。主要观点有三:一、虚幻女性可以达到"妍质"的极致,身体极端轻小以迎合病态的文化审美,可以具备现实女性缺乏的文化修养。二、狐鬼的风流放诞隐喻了民间的性越轨风俗,虚幻的人物体现了民间原始欲望和粗朴的底层生活。虚幻使不合乎礼法道德的人事,取得了合法的表达与传播方式,这是《诗经》以来萎缩的文学表现力的再扩展。三、从文化史的综合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有助于更具建设性地理解和阐释其中人物。  相似文献   
954.
王凤仙 《东岳论丛》2014,(4):166-170
《小说丛报》是民初重要的文学杂志,其对辛亥革命的叙述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中"革命加爱情"的叙事形态复杂多样,其革命叙述中的民族国家话语表现在小说文本的叙述声音与小说文本人物形象的建构中,其革命叙述中的人道主义话语表现为叙述者对革命者亲人生死别离之悲苦的关怀与对战争中平民苦难命运的书写。《小说丛报》对辛亥革命的呈现与反思构成了民初小说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小说也以自身的话语行为参与着民初社会思想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955.
本文以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作品《赫索格》为研究对象,从读者心理空间构建的视角分析作品所运用的叙事艺术。笔者认为作品中的非线性叙事、空间并置和视角转换等叙事技巧有助于激发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读者凭借自己的回溯、归纳、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来参与到作品情节的创作中,从而构建起客观立体的读者心理空间。读者心理空间构建的叙事手法,凸显了作品思想的博大深邃,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志趣。  相似文献   
956.
玛格丽特·劳伦斯是当代加拿大女性文学巨匠,她的小说《潜水鸟》生动地塑造了印第安梅帝女孩皮格特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皮格特人物形象建构的分析来说明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叙事声音在文中所起到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57.
随着后现代史学的发展,传统历史学"宏大叙事"方式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史学研究"微观化"渐成大势,却导致断裂历史的"碎片化"现象滋长,引起学界争议不断。文章通过探索后现代史学思潮影响下"宏大叙事"危机和面临的挑战,分析后现代史学"微观化"研究视角的发生发展,梳理史学"碎片化"现象和方家论争,希冀运用后现代史学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法,避免由于割裂历史导致难以对历史进行重建和复原,推动史学研究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58.
张波 《南都学坛》2014,(2):60-62
李玉的电影作品体现了对女性生存状态及命运的持续关注,又凸显了在交流沟通中重建两性美好关系的渴望。从早期电影中对两性冲突与女性反抗姿态的充分展示,到依托宗教精神抚慰而实现的两性和谐,其电影叙事层面不遗余力地剖解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焦虑与渴望。一方面,女性视角成为主要的切入向度,女性被勾勒为兼具痛苦与坚韧品质的群体。另一方面,对两性关系的反思涵容了对男权社会、身体欲望甚至女性自身的诘问,由此又体现出在情感伦理层面的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959.
美国著名小说家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自发表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评论界的不断好评。迄今为止,学界尚未从叙事空间角度对该作品所建构的独特空间艺术进行探讨。从叙事空间角度探讨《菊花》中围绕主人公伊莉莎所建构的社会的、地理的和心理的三重空间,揭示出主人公作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的、身份的和心理的压抑状态。  相似文献   
960.
中国早期文献记载了在历史上存在过的"老人自死习俗"的各种形式,但已失去了解释性。一些老人自死习俗在汉代之后的文献中始终被置于道德批判的视角下,另一些经过象征性仪式与文化解释的改变而得以在官方与民间同时延续下来;在民间历史中则不同程度保留着有关习俗与解释性传说;无论在古代文献还是民间叙事中,这些事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性早已被割裂、打碎,甚至遗忘;借助经典人类学理论,针对文献记载和现实遗存,理清其演变的规律,还原其共同的文化本质,建立起内在的统一的解释,可导致对历史文献和现实认知两个层面的民族记忆的重新认识和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