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9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60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85篇
理论方法论   305篇
综合类   4416篇
社会学   20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以西藏题材人文纪录片1位人物形象,给观众全景式地再现了西藏人民生活的朴实、勇敢、纯粹、乐观、和谐。自然之美、和谐之美所表达的是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992.
993.
对《一步之遥》过度阐释的褒扬与不知所云的批评并存的根源在于:电影试图通过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策略来实现对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却没能为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找到平面化的叙述表达,实现雅俗共赏的叙事效果。反而让情节线上旁逸出来的事件割裂了叙事的完整性,人物在事件中的行为失却了性格决定的心理动机支撑,影像的原意与反讽喻义交织共生导致反讽失效。即在解构之后,《一步之遥》没能建构起其预期的批判性意义体系,主题表达落空。同时解构与重构之间难以剥离、区分和确定的繁复意义及其体验瓦解了电影观众的观影快感。  相似文献   
994.
99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影视业在讲故事、塑形象、展风貌上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96.
为揭示灾害现场亲历者如何在媒介场域通过“影像文本”将“远处的灾难”的“感知物质空间”转化为大众切身体验的“共通意义空间”,探寻中介化过程中媒介叙事手法的基本机制及其价值转向,本文聚焦于重庆山火现场及土耳其地震亲历者发布的短视频在网络社交媒体“出圈”现象。灾害亲历者以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的短视频通过内聚焦叙事与围观者跨越时空距离进行多维度的信息、情感、价值沟通,在中介化连接与扩散过程中增强“远处的灾难”的可感知度,并寻求社会性协助与支持,在媒介的纪念仪式中实现集体记忆认同的动态协商和反思性重构,由此有助于理解普罗大众“自传记忆”零碎的经验性文本自主传播进入社会公众视野,与专业媒体的职业创作共同构建“拟像共同体”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数字技术为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数字展品为载体的虚拟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虚拟文化空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价值意义日益凸显:延展文化空间、促进知识流动、拓展意义生产、扩大文化消费,而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文化增值。虚拟文化空间内涵与价值呈现需要建立在叙事主题的基础上,借助丰富多维的叙事媒介,运用“上帝视角”“用户视角”“联动视角”等多种视角建构空间展示的主题意义,并主要通过“因果—线性叙事”和“主题—并置叙事”这两种时空结合的组织秩序逻辑性、艺术化地呈现出来。叙事主题的意义建构与空间组织秩序是虚拟文化空间叙事理论的具化形式,在其建构实际中已经转化为展示空间主题的创意表达机制,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解读空间的叙事主题、了解空间的组织形态、提高空间的体验质量。虚拟文化空间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叙事主题的主导下进行空间的构造、组织和演绎,是在实践层面从现实文化空间向虚拟文化空间接续拓展的有益尝试,这一探究将为数字时代虚拟文化空间的品质跃升提供有益支撑。  相似文献   
998.
神话、传说与民族精神是一种表与里的关系,民族神话、传说蕴含着民族文学的叙事密码和叙事精神。中国现代文学在理论上大力阐扬民族神话、传说的叙事精神,其意在恢复叙事效果上的“新鲜感”,实现叙事文风上的“古风”意韵,在叙事经验中抵达对“神思”的妙用。中国现代文学对民族神话、传说叙事精神的理论阐扬,实质上是“复元古”意识下的写作精神重构,沉潜地表达了对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归心;在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时代潮流的当下,中国现代文学在理论上对民族神话、传说中深层次意蕴的发掘,于当代中国文学叙事的民族性建构,以及相关的文学批评等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99.
1000.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作者"消失形成巨大的话语空场,激起了无数有关文本阅读的理论战争,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解构主义对各路思想的吸收借鉴和翻转使用。通过文本-修辞-阅读的视角递进分析,可以发现解构作为阅读策略不仅囊括了哲学与文学的互释,能指的自由游戏,还注重挖掘文本的内在逻辑,揭示阅读的双重效果以及修辞的运作机制,因而具有一种不断推进和自我增强的阐释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