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39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131篇
管理学   1278篇
劳动科学   53篇
民族学   279篇
人才学   241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4629篇
理论方法论   777篇
综合类   10467篇
社会学   1186篇
统计学   372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65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688篇
  2014年   1198篇
  2013年   986篇
  2012年   1196篇
  2011年   1273篇
  2010年   1293篇
  2009年   1347篇
  2008年   1650篇
  2007年   1296篇
  2006年   1029篇
  2005年   870篇
  2004年   728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对灵动性的追求是小说语言走向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小说语言在诗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灵动性。如果说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是在和谐的美学理想的统率下营造诗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飘动着一股士大夫式的淡雅、闲适与飘逸之气,显示出特有的灵动性,那么贾平凹、阿城、莫言、何立伟等人则是在语言的锤炼中酿造着诗意,闪现出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132.
133.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发生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向 ,而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本来就是主体间性的。在 80年代确立了主体性后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应当开始主体间性的拓展。主体间性文学理论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 ,不是把文学活动看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征服 ,而是看作主体间的共在 ,是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间的对话、交往 ,是对自我与他人的认同 ,因而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对生存意义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4.
主体间性理论是现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对象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对于文学主体间性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的文艺学研究摆脱本质主义倾向和二元论思维方式 ,从而实现方法论上的根本变革。按照这种理论 ,文艺活动就不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者认识 ,而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其中 ,创作活动乃是艺术家与所描绘的对象、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 ,接受活动则是读者以作品为中介与作者之间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35.
公共领域的建设是当前政治哲学讨论的热点之一,汉娜·阿伦特通过对人的“复数性”,对事实真理、公民异议权、参与式民主等概念的分析,对公共领域的建设作出了富有原创力的思考,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6.
“超级女声”的解构性主要体现在节目表现形式、传播理念及文化意义三方面。节目表现形式上,演播阵地深入赛区现场和选手、评委的另类是其走红的直接原因;传播理念上,打破“明星(偶像)中心”模式和重传轻受传统是其走红的较深层原因;文化上,契合由精英主导向大众主导的转型则构成其走红的更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7.
准确与流利在外语教学中争论已久 ,人们对于两者的不同侧重显示出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的不同理解 ,由此也就有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实际上 ,在外语教学中到底应侧重哪一方 ?不仅要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还要了解学生自己对目标语的需求和所要达到目标 ,这样才能找出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恰当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8.
小议"类词缀"的判别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讨论类词缀的判别标准和类词缀“意义虚化”的内涵 ,认为只有“意义虚化”才是类词缀与词根的区别性特征 ,而类词缀“意义的虚化”主要有“类化”和“泛化”两个表征。定位性、变性功能以及能产性是类词缀的重要特征 ,但不能单独地把它们作为判定标准 ,尤其是能产性不能作为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9.
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个一般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深刻动因;制度创新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性制度创新,一种是诱致性制度创新.因而对制度创新的作用还需做历史地具体考察,不能泛泛而谈.本文认为,在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以地方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即强制性制度创新占主导作用是合理的;但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应适时地转换制度创新方式,即由强制性制度创新为主过渡到诱致性制度创新为主,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0.
抛弃那些僵化的旧的教学模式,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素描,注重主观创造因素,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重视绘画艺术造型的组合方式和非陈述性语言探索,重视人在绘画中的情感表现因素,是素描教学中艺术本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家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