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2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1031篇
社会学   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黄卓 《船山学刊》2008,(3):116-120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终极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美育理想。其和谐美育思想的精神原型是理想化、乌托邦化了的西周礼仪制度。孔子以这种理想化的方式为当下社会树立一个精神楷模和标杆。  相似文献   
82.
朱骅 《兰州学刊》2008,(8):194-196
赛珍珠作为一个伟大的跨文化作家,对西方的中国观曾产生巨大影响。有人认为其作品的独到之处源于自觉运用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与社会功能,有人认为源于对普遍人性的把握。文章通过历史分析指出其作品的特点在于将西方知识话语中的“农业中国”原型与美国海外扩张的“新边疆”梦想相结合,麻醉了美国读者的时代伤痛,并在不自觉中迎合了海外殖民的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浙江德清县防风传说的追溯,借由神话仪式学派的理论,可以窥见防风传说的原型源于稻作农耕中的祭祀仪式。由于大洪水的降临,祭祀中的巫术失效,而逐渐蜕变为神话传说。在民间的防风传说讲述中,尽管其内在结构与象征性都暗合了大禹传说,承继了传统政治文化空间中的卡利斯玛精神,但是作为隐藏在地方的民间传说,则以喊冤的形式,表达了民间对中心权威的反抗。这一过程,折射的是防风传说的民间性转化。  相似文献   
84.
远古清渭流域,以秦安陇城为中心的女娲神话传说具有典型的原型意义.对其进行探讨,可以比较切近地还原神话所表达的原生态内容及其流布线索.原始先民对生殖崇拜的集体无意识,积淀为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炼石补天神话中女娲烧制五彩石补天与大地湾先民烧制陶器的过程属于同一方式,在联结现实世界和神秘世界的方式上,女娲充当了人和神的中介.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传说,反映了先民对自己力量的发现和肯定.依据清渭流域以陇城为中心的大量民俗事象,并将汉民族女娲神话传说与少数民族地区女娲神话传说的分布及文化特征对比,则进一步说明以陇城为中心的清渭流域是女娲神话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惠嫂的形象进行了原型阐释,对旺旺的行为进行了心理分析,对断桥镇的地域文化特征表现的孤独意象进行了破译.揭示出作品的矛盾冲突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亲情错位及复归的艰难,物质生活的富裕与精神生活的贫乏的冲突.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大量的史实材料为依据,提出小说、戏曲中的穆桂英形象是取材于环州党项部落慕容家族的事迹.  相似文献   
87.
桓温取道三峡、进击成汉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有着非常显著的原型意义。桓温识八阵于鱼复并赋《八阵图》诗,开启了"八阵图"这一具有特殊文化蕴含的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世代书写;《世说新语》中,有关桓温三峡中黜免部属及见绝壁而叹的故事,则分别引发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关于"哀猿"、"峡险"两个文化原型的书写热潮。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高职院校社交礼仪现状的统计分析,发现社交礼仪课程日益受到高职院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基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五位一体"(情景展现、合作解构、合作建构、独立建构、合作评价)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解构自身社交礼仪的"原型"范式,通过合作创作和合作评价,重构自身的社交礼仪上的"现实原型",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89.
在奥康纳的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光"、"血"、"森林"和"路",而这些意象均取材于《圣经》,它们在《圣经》中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意义。在此以《圣经》为切入角度,旨在从两个方面探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的长篇小说中意象的原型意义:一是"光"、"血"作为洗礼和救赎的象征;二是"森林"和"路"作为邪恶与歧途的象征。通过对这些原型意象的运用,奥康纳表达了自己对现代社会的内心期盼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90.
Vi+NP在国内外的语言学界是一个探讨得比较多但仍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释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动态范畴理论(Dynamic Theory)、去范畴化理论(Decategorization Theory)和基于使用的理论(Usage-based Theory)为指导,多角度解释Vi+NP的相关问题,包括产生Vi+NP的本质特征;Vi+NP内在机制;Vi+NP的表达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