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周易》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中蕴含着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包括《周易》的环境观、以“生生不息变易观”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内核、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思想精华。其中 ,“顺天守正”、“天人和谐”等环境观以及“补过”、“趋时”、“天人交泰”等意识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代文化转生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我国最早体现“变易”观念的一部书。它从占筮的前提、符号系统的表征、六十四卦的组成,以及卦辞爻辞的预测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变易”的基本倾向,是中国传统变易观念的滥觞,闪现出我们先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y'+p(x)y=q(x)注释,把通解中的任意常数C变易为待定函数C(x),从而加深对常数变易法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处世哲学深受《周易》思想的影响,《周易》的核心精神"变易"思想,尤其对苏轼人生态度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坚信"否极泰来"的变易哲理,认为欲成就"大器"必须经过风吹雨打的磨练,所以在被贬期间他能静以待会、勤学自爱,从而无往而不自得。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是内忧外患的时代,也是奋发图强的时代。谭嗣同希望通过变法维新,将中国引向富强之途。因而他对“变”寄予厚望,对通过变法达到的理想境界心驰神往。他论证变法维新的思想武器——或者说,为变法提供理论辩护的则是变易思想。从思想来源上看,谭嗣同讲变易的理论武器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佛学、中学和西学。谭嗣同建构了自己的变易观,既揭示了万物变易的天地之序,又提出了历史变易的“两三世”说。由于不能辩证理解变与不变(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他一味追求变化日新,而最终陷入极端。  相似文献   
16.
方以智在论述“中”和“均”的时候,在强调变易、变化的同时,也提出了调和的思想。方以智所论“中”有“时中”、中庸、中道、中和、中正之意,这反映了方以智哲学调和的特点。方以智把“均”看成是合“交、轮、几”为一体的范畴,他把和、合概念用于“均”,形成调和、集大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理一本论是程伊川思想的最大特色,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说明。一是从时代精神来看,程伊川通过理学一本论,真正实现了对儒家思想天道性命、日用饮食相贯通的圆融意蕴和实践品格的揭示和接续;二是从易学思想来看,程伊川易学以"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为核心,真正实现对《易传》义理精神的继承,构建了一个活泼泼的自然世界、精神世界、道德世界、政治世界、历史世界;最后,从理学思想来看,程伊川强调在理开展的现实机制中去理解和把握理,用"理"字来概括天道一体对待化生万物的吊诡特性,并将此一本观点贯穿到天道观和人性论当中,构成了其道德修养学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冰 《理论界》2005,(6):73-74
从先秦到近代哲学,中国哲学家们无论怎样的唯物或唯心,几乎都探讨了事物运动发展的“变易”问题;都触摸了“天人关系”的范畴,并从亲和自然的东方哲学思维中,找到“天人合一”的答案。这一切,都与先秦哲学的变易观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关。先秦诸子为中国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和“贵和尚中”的文化模式奠定了先哲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具有时滞的非线性系统的k-全局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具有时滞的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利用不等式分析技巧和常数变易法,给出了具有时滞的非线性系统的k-全局指数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并举例说明了所得结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求解常微分方程的方法很多,就其方程本身的特点,便捷地得出它的通解及特解,是高职高专学员所应该掌握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