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31篇 |
免费 | 236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2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167篇 |
人才学 | 73篇 |
丛书文集 | 2832篇 |
理论方法论 | 305篇 |
综合类 | 5500篇 |
社会学 | 329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245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271篇 |
2014年 | 491篇 |
2013年 | 430篇 |
2012年 | 525篇 |
2011年 | 580篇 |
2010年 | 551篇 |
2009年 | 528篇 |
2008年 | 687篇 |
2007年 | 587篇 |
2006年 | 509篇 |
2005年 | 467篇 |
2004年 | 466篇 |
2003年 | 362篇 |
2002年 | 410篇 |
2001年 | 327篇 |
2000年 | 234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102.
"展示"与"叙述"是文学创作的两种重要的话语形式.判断一部作品的叙事话语是"展示"还是"叙述",一方面要看作者创作时是否尽量将自己"隐藏"起来.另一方面还要看作者对叙事对象是否进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因为,"展示""属于通过状态、事件的细节性、场景性的表现,并以最有限的叙述者介入为特征的类型",而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的小说文本恰恰具备了"展示"这种话语类型的文本特征.所以,我们说米兰·昆德拉小说与中国"新写实"小说都是以"展示"为主要话语形式的文本创作,二者在叙述话语上具有可比性:对叙事对象都进行"隐匿式"的文本叙述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3.
百年中国电影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20世纪30年代以前;30、40年代;50、60年代;80年代;90年代至今.从对这些阶段的扫描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阶段的中国电影都与相应历史阶段的社会主题相呼应.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电影是百年中国社会风云变迁的"文化症候".根据这样的基本认识,笔者在此尝试对百年中国电影做一社会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4.
万彤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
科学趋同,艺术存异,正是艺术生命之所在,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对于现代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既取决于实际存在的客观因素,又取决于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时,要充分把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王振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4):98-100
道教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一个清晰的流变过程,最初从“巫乐”中脱胎,重意轻声,追求天人舍一的境界,具有宗教神学的鲜明特色,自南北朝始,寇诔之清整道教“以礼度为首”,陆修静建立完备的斋仪体系“九斋十二法”,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要,道教音乐从内容到形式都完成了向统治阶级的儒家礼教靠拢,到了唐代与“礼乐”交融,道乐始真正兴盛于礼教社会。 相似文献
106.
美学与中国传统译论有着深厚的渊源,在翻译教学中也有着一席之地。"美学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再现原文的语言美。随着翻译美学的发展,美学与翻译教学的结合成为一种必要。翻译教学中,对学生的"美学教育"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和加强学生的"美学再现"能力。 相似文献
107.
网络是现代技术的结晶,网络烙印着现代潮流的新时尚。网络使世界的距离拉近,世界的流行时尚自然而然也弥漫于网络小说而凸显其前卫性。“网络写手”或许是由于通常游走于网络世界,不仅对现实世界各地的风云变幻洞若观火,而且更多地接受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潮思想观念,频繁地追踪,甚至追逐国际时尚。当中国的现实世界还在为实现小康努力奋斗之时,网络的赛伯空间却早巳弥漫着浓厚的后现代情愫,这不能不对网络小说的基调有所影响,影响的表现就是体现在网络小说的叙述语言的时尚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8.
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美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美学从以美的本质为重心转向以审美经验的探讨为重心,在关注艺术美的同时强调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本身的意义。大众文化的主流化发展和审美化弥散,使当代美学走出经典美学的认识论路径、本体论路径和心理学路径,进入新的理论整合期,艺术哲学的视野明显扩大,并形成与生活世界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审美风尚逐渐偏重功利性,世俗性的审美趣味基本取代了崇高与理想,严格自律的审美观念正在被一种泯灭了界限的泛审美观念取代。日常生活意志的感性需求持续高涨和精神崇高性的失落尽管不是绝对对立的,但是这其中潜藏着的审美文化超越性消退的危机值得关注。审美生态的更替与当下关怀的世俗性、身体美学的可能与审美体验的纵深性、大众文化的张力与审美观念的生成性,成为现代性转向后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9.
贯通式的“中国民族史”的编著,孕育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自清末发轫,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1928年)系中国较早冠名“中国民族史”并系统叙述“中国民族史”的通史体、综论性著述。该书出版后,罗香林对其进行了学术评议,提出从“纵的叙述”和“横的叙述”两个面向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梳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史可以发现,罗香林有关中国民族史“编法”的建议与后来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史的认知和书写不谋而合。以王著《中国民族史》修订版(1934年)为例,该书尽可能在既有研究框架范围内重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表明王桐龄一直在探索适宜的中国民族史“编法”,加强了中国民族史“横的叙述”;吕思勉、宋文炳、林惠祥等著《中国民族史》,则将诸民族史“各为专传”,推进了对各民族历史的“纵的叙述”。时至今日,为阐明“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罗香林提出的“两种面向、三个问题”,尤其是有关加强“横的叙述”之建议,对于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开展仍具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0.
蛾蛾灯是川西坝子独特而精彩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它流传于四川省的温江区、郫都区和德阳市一带,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本文以温江区为主要研究地域,围绕蛾蛾灯的形式之美、动态之美和艺术价值三个方面进行的调查与研究,旨在呼吁更多的舞蹈工作者,参与到民间舞蹈蛾蛾灯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