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9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10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68篇
人才学   73篇
丛书文集   2844篇
理论方法论   307篇
综合类   5501篇
社会学   33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491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687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466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反思了当代的泛审美化现象和传统美学的危机,提出了建构新美学的主张,认为这一新美学应该是超越传统美学的美学,应该是多元化、跨学科的美学.  相似文献   
122.
有智慧的深意的笑是幽默的目的,矛盾和含笑地解决矛盾是幽默的实质,实现幽默的原则是超乎寻常,实现幽默的途径当然有法可依:如多读书,常思考,学点幽默思维和活用词句等幽默技法等等。  相似文献   
123.
话剧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变革和转型与当时的戏剧观大讨论休戚相关,话剧的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碰撞和互动中完成的。这次讨论最初的范围主要集中于对戏剧观定义的不同理解,还有关于写实和写意以及假定性等具体问题;后来讨论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最初的定义,开始从美学、心理学、观众和民族文化等角度来切入论争的话题。这场讨论为话剧多元共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坚实的现实基础,但如果想还原当时鲜活的历史场景必须依赖于真实细节的扫描。唯如此,才能倾听到历史的声音,也才能追忆失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4.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堪称一绝,在叙事上独具特色。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不同,莫泊桑喜欢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他笔下的叙述者我并非都是全知全能,大部分叙述者权利有限。更为独特的是,他在这类作品中首创的叙述分层的手法,使得人物成一种对话关系。他对叙述者权利的限制使得作品意义留有空白。叙述语调的中立要求读者积极参与作品意义的建构,这极大增强了短篇小说的可读性,也使他的作品带有现代主义的气息。  相似文献   
125.
在“十七年”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电影创作虽然几经起落,但始终呈现出明显的教化意味与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导向,其电影美学形态演化在体现现实复杂性的同时,也呈现出高度的国家意志特征。  相似文献   
126.
以阐释学的前理解和偏见理论、接受美学家对阅读和读者期待视野的相关论点为依据,针对文学名著在重译过程中的误读和误译作深入比较研究,批评了以往‘误译即错误的翻译,的简单论调.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不同的译本为例,后来的重译本中也存在不少的误读与误译.误译分为语言学(微观)误译和文化(宏观)误译.语言学误译可能是由于拼写错误等导致的.文化误译又细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拼写错误等无意误译都应该尽量避免.然而有意误译是可以原谅和接受的,是基于归化或异化的需要,是创造性叛逆.总之,误读、误译与重译相伴相生,是译者主体性的彰显.  相似文献   
127.
文章总结和归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对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诠释、改编以及由此形成的舞台艺术的现代特点.在概括描述<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常演常新的剧场面貌的前提下,对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导演风格、不同的舞台呈现进行学术研讨和分析评价,肯定了既尊重原著、又不断升华原著的美学精神的艺术创造方法,同时对于有违原著美学旨趣的肆意改编提出批评,探讨如何发挥经典剧作的现代意义、深化其文化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8.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理论核心范畴之一,旨在以此说明文学的独立自主性。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范畴以及文学形式的一种表现方式,陌生化以感觉为基础突破了传统的理性主义思维的樊篱。特别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概念,不论对于美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还是对于现今生存于异化状态下的人们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形与神是中国哲学和美学思想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也是在艺术领域历来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我国古代艺术理论很早就提出了形神兼备的思想,强调艺术作品的“传神写照”,尤其是在绘画领域,这一思想更是获得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扬。简要介绍这对范畴的发展轨迹,并围绕绘画作品的形似及神似问题,初步探讨如何在绘画创作中实现形与神的统一,达到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30.
本文将史诗的表现特征作为审美的对象加以认识,指出史诗将史学性与文学性融合为一体,站在历史的环境及原点上,透视人性的复杂状态,揭示由于人性矛盾客观的存在而导致历史战争的社会现实。认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在史诗的表现特征上、叙事结构上以及全面地对人性加以诠释方面,具有独特审美表现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