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59篇 |
免费 | 229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3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168篇 |
人才学 | 73篇 |
丛书文集 | 2844篇 |
理论方法论 | 307篇 |
综合类 | 5501篇 |
社会学 | 330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245篇 |
2020年 | 180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271篇 |
2014年 | 491篇 |
2013年 | 430篇 |
2012年 | 525篇 |
2011年 | 580篇 |
2010年 | 551篇 |
2009年 | 528篇 |
2008年 | 687篇 |
2007年 | 587篇 |
2006年 | 509篇 |
2005年 | 467篇 |
2004年 | 466篇 |
2003年 | 362篇 |
2002年 | 410篇 |
2001年 | 327篇 |
2000年 | 234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理论,接受美学将研究重点由传统的以作家为中心或以文本为中心转向了以读者为中心,突显了读者在文学作品接受方面的作用。文章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盛行的寒山热为例,列出读者和接受环境创造性叛逆的理据,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提出:接受者和接受环境创造性叛逆的制约因素之一是当时接受环境中的接受者期待视野,并且鉴于期待视野的动态性而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及恒定性和变异性。 相似文献
962.
任遂虎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
由于文章的章法有一定模式,因而它可以采用标记性符号来表示,让人能直观地看到它的序列构成。符号刻画主要用于标明文章的层次、段意及记叙方式。这种符号刻画可以用于文章起草之前,作为一种构思的框架,也可以用于范文、例文的分析研究,即通过简明、有序的符号标识,看清被讨论的文章的层次关系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63.
欧阳爱辉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1-84
私人刑事调查作为古老的自我保护与私力救济的重要手段,其实现法制化在现代社会具备着浓厚的美学基础.首先,它体现了刑事诉讼活动对“真”的追求;其次,它展示了刑事诉讼活动对“善”的向往;最后,它还彰显了刑事诉讼活动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64.
万志全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47
近年来,我国的美学研究蓬勃发展,美学基本原理探讨成效显著,中外美学史梳理有条不紊,部门美学研究异彩纷呈,流派美学研究乐此不疲。其主要特征有五:一是参与者众,成果五花八门;二是师承关系明显,排异性强;三是教材各异,令人无所适从;四是思辨者多,实验取证者少,归纳总结者多,创新者少;五是学位论文俨然成为新见主产地。研究方法主要有哲学思辨法、心理还原法以及语义分析、经验主义、社会学、历史学、系统论等。不足之处即为缺乏理论创新,鲜有大师级人物出现,故此未来之研究应以创新为第一要务,力求把深奥难懂的美学理论阐发得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965.
曾颂勇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65-67
《道德颂》集中体现了盛可以小说的狂野风情,表现为语言妖冶华美而劲健犀利;情节单纯凝练而起伏跌宕;人物个性张狂,情感炽热。叙述中多重视角灵活转换,具有相互审视与辩驳的矛盾和张力。 相似文献
966.
刘恒贵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2):44-47
如果说,"特殊性"是卢卡契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范畴的话,那么"日常生活"就是它的基础性范畴。弄清"日常生活"的意义、地位、特征及其与人类诸认识形式之间的关系,对于解读卢卡契的美学思想具有一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7.
王仲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2):20-23
《病相报告》是一部吊诡之作 ,抒写了老年人的爱情。主人公的悲剧性爱情 ,悲剧性人生 ,充满了悖论。这是贾平凹的审美乌托邦 ,他企求美的拯救与救赎 ,这构成了小说意象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968.
王昊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2):93-96
本文从提供形象范式、彰显双重主题、营造叙事结构、强化审美信息这四个维度 ,对《红楼梦》中的贾母形象进行了审视 ,发现一部文学作品 ,特别是优秀之作 ,其中人物形象的功能绝不是单向 ,而是多元的。因此 ,对人物形象的功能加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69.
覃可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8):157-162
文学作品本身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使自我和他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美的特征给写作思维指明了创作的道路 ,明确了创作要求 ,从而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向美靠拢。艺术思维是对特定审美感受的理性开掘 ,是从某个角度或侧面深刻领会生活的底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文艺写作 ,首先要求写作的人应是美的 ,然后他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深入生活 ,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970.
<上海摩登>所显现的都市美学无疑是西方的,致使它超越了乡土型的都市研究传统.但当李欧梵在重绘上海现代都市的时候,他几乎远离了中国语境,而完全用西方的现代文化理论或文学精神作参照讨论.由此在论述中出现了两个最显著的问题.西方参照系与分析对象之间的非吻合,导致在本书中描绘的上海现代形象有些模糊不清.以西方的文学理论或文学精神作为分析上海摩登的参照体系,也折射出了作者的意识形态的倾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