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01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2406篇
社会学   21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刘艳 《东岳论丛》2022,(8):22-30
周梅森的两部改革题材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人民的名义》《人民的财产》,与此前的改革题材长篇小说不同,“块茎状”、多元中心主义“复式”文本结构模式,带来的是主要人物由一元化趋于多元化,显示的是改革阻逆力量虽一度存在甚或曾经较为强大,却无法阻碍正面主要人物的正向领导与企业的正向发展;改革历程虽愈显艰难曲折与复杂,却也从侧面衬托出发展的可贵与不可阻抑,愈加显现维护改革以及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主要人物的正向领导力、执行力。小说关于“反面人物”与“类反面人物”的叙述机制,是这两部小说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与维度。运用福斯特的“扁平人物”观与“圆形人物”观,可以解析两部长篇小说当中的人物尤其是次要人物、小人物的人物叙述机制。这些都为该类题材的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能给予当代文学创作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3.
建构与拆解:新中国“四十年”文学的历史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以来的四十年文学,自始至终都对历史叙述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此间各个时期的文学对历史的叙述都不是在纯粹审美修辞的维面上展开的,它们分别肩负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启蒙使命。"十七年文学"为巩固现实政权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形象上的依据。新时期文学接续"十七年文学"的传统,以笔为枪,控诉和反思刚过去不久的民族劫乱,探索国家发展的前途。质疑过去文学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意义,新历史小说以解构的立场与姿态,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颠覆了历史话语的神话。新历史小说以消解"十七年文学"权威历史叙述为初衷,然而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它正沦为一种新的历史叙述霸权。  相似文献   
104.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 ,男性形象不如女性形象那样引人注目 ,似乎是女性美的光彩将男性遮蔽了 ,以至于男性角色常常被视为一个陪衬 ,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似乎川端康成自己也有这样的看法。在谈到《雪国》中的岛村时他说 :“我想说他不过是塑造驹子的一个道具而已”。1对于《千只鹤》中的菊治 ,评论者也有类似看法 :“菊治象一个空洞 ,作品中其他人、风物穿过这个空洞才使他有了生气 ,甚至可以说 ,他不过是个道具而已。”2然而 ,当我们按照性别把他的人物分成男女两个系列 ,来探悉他们 (她们 )在小说叙述中各自的位置、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时便…  相似文献   
105.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小说家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发表于1951年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本文从视点及叙述者的可靠性问题出发,探讨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独特的叙事策略所产生的修辞效果。同时以分析小说中“反英雄”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展示出资本主义消费型社会对人性的异化和解构,从而引发读者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06.
模因理论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人们可以凭借该理论来重新审视言语幽默。语言模因在言语幽默中的表现形式分为“拿来”型、“改装”型和“原创”型等三种。语言模因在言语幽默中的运用策略大致分为预设前提,请君入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偷梁挟柱,移花接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类别。  相似文献   
107.
试论电视新闻的叙事时间与叙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的电视新闻在叙述顺序与时距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特征。叙述顺序可分为顺叙、倒叙和预叙。电视新闻运用最普遍的是倒叙尤其是外倒叙和部分倒叙。可以说没有倒叙 ,就没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电视新闻常用的时距类型是“概要”和“场景”。从重“概要”到重“场景”的嬗变是电视新闻发挥优势、突现自身特质的一个侧影。就叙述视角来说 ,电视新闻大多是对第三人称限知叙事、第一人称目击者叙事 (限知 )和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 (全知 )类型的单独或者交叉使用。各种叙事类型相互转换形成叙事的多元视点 ,实现叙事的立体化 ,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108.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书中打破了传统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情节构思。通过对时间的巧妙处理展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本文从小说的叙述时间、心理时间以及叙述者对时钟时间的情感倾向三个方面展现了福克纳对时间的非凡的驾驭能力和艺术才华。福克纳对时间的处理成为其表现内容、展示主题的主要手段。它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9.
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由来已久。本文拟从语用学的新视角,以奥斯丁-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结合具体语境,着重探讨无意和有意两种话语歧义并提出相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0.
析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习语的文化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预设指一定社会中被人们所共识、但以潜在假设形式存在的信条和理念。它是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会话得以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阐述了文化预设的内涵,探讨了习语中文化预设的表现形式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