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15篇 |
免费 | 143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61篇 |
劳动科学 | 22篇 |
民族学 | 259篇 |
人才学 | 261篇 |
人口学 | 35篇 |
丛书文集 | 2134篇 |
理论方法论 | 429篇 |
综合类 | 5206篇 |
社会学 | 1528篇 |
统计学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83篇 |
2014年 | 608篇 |
2013年 | 581篇 |
2012年 | 509篇 |
2011年 | 706篇 |
2010年 | 830篇 |
2009年 | 773篇 |
2008年 | 980篇 |
2007年 | 864篇 |
2006年 | 692篇 |
2005年 | 626篇 |
2004年 | 480篇 |
2003年 | 385篇 |
2002年 | 373篇 |
2001年 | 344篇 |
2000年 | 440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88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体物”是一个很有理论价值却又被忽略的重要命题。它与“感物”之说有密切的联系,却又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构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展示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不同趋向。“感物”说着眼于客观外物对创作主体心灵的触引感发,引起创作冲动。而“体物”说则侧重于艺术传达过程。它更注重的是对客观外物形貌的描绘予摹写。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加进了审美体验论的某些内涵。“体物”说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递嬗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即对“体物”说的内涵及其发展作初步的探索。一“体物”说最早见于陆… 相似文献
63.
64.
65.
小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三曹”是建安诗坛的主将,也是建安散文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散文创作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具有一种“通脱”的特征,但由于他们的经历、性格、气质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散文创作上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本文从“三曹”的个性特征入手,具体地论述他们在散文创作上的不同:曹操的冷峻峭拔,曹丕的平和儒雅,曹植的情浓气盛,并指出个性对形成他们散文风格的重要作用,从而肯定他们对建安散文发展的极积贡献。 相似文献
66.
陈阳凤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99-102
中国古代的女子家庭教育,是最严格、最系统,且备受社会重视的一种教育。其教育形式和内容不但延续几千年,而且其内函和实质对近代中国乃至当今社会,都有深刻影响。如果说,妇女翻身,需要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话。其文化翻身,特别是取得自身教育和受教育的权利,从旧式家庭教育中解放出来,才是从根本上找到了出路。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的女子家庭教育作若干分析,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7.
蒋晓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04-107
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史来看,一方面,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发展必然带动新的社会需求,新的需求必然细化社会分工;另一方面,细化的社会分工产生新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新的职业和工种,必然拓宽了设计领域,推动设计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8.
二、黑格尔关于中国认识和观念中的谬误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一些观念长期以来已经引起了诸多争论,比如他认为东方国家(中国是他的一个例子)是历史的幼年时期①或历史的少年时代。②关于这一点,本文不赘。本文要考辨的是另外一些尚未被充分讨论的问题。1、关于政令出于皇帝一人的表述黑格尔谈中华帝国行政时说:政令是出于皇帝一人,由他任命一批官吏来治理政事。③按照上下文可知,黑格尔此处当说的是清 相似文献
70.
袁锦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81-84
中国是一个伦理型国家,忠孝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并很早就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影响,种种迹象表明忠孝文化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和改造是深入而全面的,而且正因为忠孝文化的渗透与融入才使得这些故事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流传更广、影响更深。这从忠孝观念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影响与改造就可看出端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