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65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787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现在的初中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读、二写、三古文,即现代文阅读训练、写作和文言文学习,其中文言文学习尤其令学生们头疼.  相似文献   
102.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其篇卷、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宋、元、明三代学者对《尚书》中的二十五篇古文持怀疑态度,并有所论证。直到清初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出,才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古文二十五篇是魏晋时人伪造的,从而解决了这桩千年疑案。《尚书古文疏证》对今天的历史文献研究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作为清学正统派之殿军,清末民初著名经史学家,章太炎著述颇丰且思想深邃。作为其学术奠基之今古文经学观可谓其治学志趣、援经论政之历史注脚。章太炎自始就是一位坚定的经古文学者,他坚守古文家法但不泥古之,批判今文经学而兼采之,认为公羊学牵强附会致使国史中斩,而研究《春秋》必以《左传》为本,对今文经学独尊《春秋公羊传》及孔子作六经的主张以及晚清今经文学的微言大义中之不遵史实、牵强附会等给予坚决批判,章太炎批驳今文经学,主要针对其学术基本立场和观念,这种学术态度已经走出了传统学术派别之争的藩篱。章太炎经学理念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倡导经世致用之学而切其时要,主张"六经皆史传统"而光大之。章太炎主张经学即史学,发扬国学,即从史学出发,以史学保持国性,以史学培养国民道德操守,用国学塑造国魂,力求用经史之文化以求拒侵抗敌,复兴文化,重塑道德。  相似文献   
104.
由于跨文化互文的不同处境,“Hermeneutik”这一德文术语在进入中文语境时必然延异为多种译名,其中任何一种都没有占据“中心”以统摄其他译名的“权力”。“阐释学”这一为文艺理论界及文学阐释学所青睐的中文译名,亦不应被强制阐释并形塑于概念等级之巅。其实,在西文语境中“Hermeneutik”的词源及其与“赫尔墨斯”的关系亦是复杂难辨,其中的诠释学建构更需在语际间的翻译转码中给予解构性透视。然而,在中西诠释学概念的互视中,字义或词义于自身语言网络中的散布状态,却为其在本不可通约的多重语际间创造了意义勾连与谱系建构的可能。因此,“诠,具也”“具,共置也”这一递训之链,必须在语际间的相互指涉与反身指涉中,方可成为“诠”与“λóγο?”和“auslegen”融通互释的功能性而非实体性的枢纽。进而,中国古代经学与西方现代诠释学的合会共置,也使得“经学诠释学”成为“言具古今、择鉴中西”之学,其不仅为传统经学之现代学术转型开辟了可供择选的路径,也为中国古典学术与西方学术营构了生产性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05.
周代令书的制作权最初是由最高统治者天子、诸侯国由诸侯所掌握.周代令书的制作权决定周代令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其权威性在令书的制作、授受、执行中都充分地体现出来.周代令书的制作权归统治者所有,就意味着统治者是令书的法定作者,而且,令书一经法定的作者制定和发布,就赋予了令书很强的法制强制力.周代令书的权威性和法制强制力,随着春秋战国统治阶层获取权力欲望的增强和实际地位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和弱化.直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只有秦始皇一人有向天下臣民发布命令的权力,其他任何人则无权使用,此时,令书的制作权才又达到了高度集中,结束了因春秋战国时期各统治阶层混用令书致使令书的权威性和法制强制力而受到削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6.
清代四川经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四川经学可以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清初四川经学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宋明之学的延续,经学方面很少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中期四川经学有所复兴,但只有到晚清五十年,四川经学才异军突起。从整个清代来看,四川经学虽较江、浙、皖等学术文化大省逊色,但还是在曲折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7.
梁尔涛 《江汉论坛》2013,(1):97-100
唐代古文家大都出身于北方文学家族,这些家族以婚姻为纽带连结为一个规模更大的姻娅族群,古文运动的思想实质上就是这些家族家学思想的社会化扩散。同时,古文家之间姻娅网络的缔结过程,也是古文运动聚集力量、整合思想、激发创作和扩大影响的过程。这一网络的横向延展与纵向传续对巩固古文阵营,传播古文思想,推动古文运动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新子学时代     
当代中国哲学的建设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心和关键.在思想权威受到质疑的时代,诉诸经典已经不再有独力担负重塑价值基础的责任的可能.从根本原理出发的再思考不得不面对"子学时代"曾经的思想状况:所有的思想者都必须将自我辩护的意识内化到写作和思考当中.先秦时期儒、墨之间的思想辩论与先秦名辩思潮有关,名辩之学对诸子时代的哲学家影响深刻.怀疑的精神氛围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处境,这决定了解决时代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危机所需达到的根源性深度."新子学时代"既是对当代中国思想处境的理解,也是对未来中国哲学的可能形态的期许.  相似文献   
109.
陈祥道《论语全解》是现存最早以义理训解为主、完整解说《论语》的著作,也是宋代荆公新学派《论语》学的集成性作品,是《论语》学转向"宋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陈祥道以通经明义为宗旨,以文字训诂为手段,融通全经,又博采群书,连类引伸,多有益于义训。他学承王安石,长于"三礼",精通老、庄,以礼制诠释《论语》,又援老、庄之说以论义,排斥旧说,造为新义,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10.
吴承学 《中国社会科学》2012,(12):138-156,208,209
关于中国文章学成立时代的讨论,不仅是对成立时间的不同判断,更涉及对中国文章学的基本内涵、理论体系、总体特色与历史演变的理解与认同。魏晋南北朝中国文章学的基本内涵已经明确,理论系统初步建构,并且产生代表性成果,可以视为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文章学以诗赋骈文为中心。宋代以后,散体古文占据文坛中心地位,古文之学的兴盛引发中国文章学中心发生转移,并导致文学批评的一系列变化。不能以古文文章学的成立等同于中国文章学的成立,文话也难以称为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标志。文章与文章学应视为动态的、有弹性的历史概念,中国文章学系统兼具开放与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