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古琴文化的当代发展是一种新的文化建构过程,资本转换成为历史记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形成新的文化表征之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行为规范的维护与利用、文化主体社会角色分化而产生的不同需求等外在社会因素对传统古琴文化内涵的冲击,导致了人们对古琴传统边界当代消解和古琴现代文化表征多样化的疑问.结合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从公共文化视角对古琴文化“资本化”发展的当下局面进行了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62.
琴,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有关,它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古琴也渐渐走向西方世界。上世纪,古琴音乐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几经沉浮,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几遭灭绝之灾。改革开放以来,古琴在国内及海外的生存状况如何?如何走出困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本文立足于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文化理解,从中国文化中探索“情境”教学的内涵,丰富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使音乐鉴赏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音乐文本还是学生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在听赏中能够理解中国音乐的特殊性,感受中国艺术的情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4.
古琴风流     
古往今来,琴棋书画,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爱好。琴属风流雅士撞长的“四艺”之首。  相似文献   
65.
探讨古琴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种种联系,在礼乐文明的语境下,对古琴的记载与阐释广泛见于各类儒家经典以及典章制度,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层面均扮演重要角色。先秦时期,作为祭祀活动使用的乐器,琴、瑟屡见于古代礼书。至汉代,琴所具有的宗庙礼乐身份开始出现变化,逐渐进入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饶宗颐先生将琴学与中国哲学,儒、释、道三教,乃至其所涵括的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相联系,提出“琴道”这一理念。又结合琴史,在形而上的高度理解古人赋予琴曲的哲学内涵。以古史、古学论琴曲,广及三教,对琴道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讨,使我们从琴学研究角度,对先生在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领域的视野与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6.
瞿小松的扬琴作品《寂》的创作理念的思想来源,其独特的对于独立的音的地位概念,运用现代西方写作手法,来表达东方的审美意味。并且对于扬琴这一民族乐器的技法上带来的运用习惯的突破,表现力局限的开拓和影响等等,如此不同结合,值得关注,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韩愈《听颖师弹琴》中所及乐器的争辩起自欧阳修与苏轼的一次对话,此后千百年来,骚人墨客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绵延不断的探讨,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不一。除了对史上有关文献进行归类辨析之外,以音的四种基本属性相对应并结合史上诸贤之推臆,对韩诗中所及乐器进行推论,认为韩愈诗中所及乐器当为古琴。  相似文献   
68.
出版个人专辑、举办古琴音乐会,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俄罗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演出、讲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天津音乐学院教授李凤云堪称古琴文化传承者。在她的推动下,天津音乐学院首开古琴专业,成立了古琴传习室,培养了一批热爱古琴的音乐人才。”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教音乐的人,要知道中国的根,传统的根在哪里。”李凤云如是说。  相似文献   
69.
从文字训诂、文献典籍及考古音乐史的角度谈先秦时期古琴的演奏方式.与古琴相配的主要动词鼓、搏、拊(抚)、弹、揳、戛、轹(栎、擽)等在与乐器搭配时均可释为"击",而未见有释为"拨弄"义.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资料没有关于古琴演奏方式的详细记录,更不见有古琴为拨弦乐器的说法.从考古出土的古琴实物看,战国之前的古琴因其形制原因,并不适宜于用拨弦方式演奏.考察的结果显示,战国之前古琴的演奏方式应以击弦为主,而非一般以为的拨弦方式.  相似文献   
70.
《谿山琴况》作者徐青山晚年号"石山人",常见误读为"石泛"、"石汎"、"石讥"、"石汛"。《琴况》于1639年秋季到1640年立夏间在徐青山社友钱棻的影响下成书,非旧论成书于崇祯辛巳年(1641)。《琴况》的琴乐美学深受时代理学思潮的影响。徐青山传世作品依成书先后分为古琴曲谱集《青山琴谱》、乐论《谿山琴况》及演奏技法论《万峰阁指法閟笺》。上海图书馆所藏题为"稿本"之《万峰阁指法閟笺》实为晚于1691年拼凑杨抡《真传正宗琴谱》及杨表正《真传琴谱》等多个琴谱论集合的抄本。庄臻凤辑刊的《琴学心声谐谱》中标榜自创的"蝶庵琴声十六法"实是对《琴况》的抄袭与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