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4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69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从编撰方式德角度看,中国声乐教材的已经形成传统,综合起来,大致有:按唱法声种分类编撰的声乐教材、按声种分类编撰的声乐教材、按程度设置编撰的声乐教材、按创作年代编撰的声乐教材、按题材和题材编撰的声乐教材、出版社或作曲家编撰的个人专集、用中外作曲家的代表作品编撰的声乐教材、用复合方式编撰的声乐教材等九种,归纳这些编撰声乐教材的方式,可以见出,在心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创新教材编撰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声乐教材必须具有典范性、声乐教材要循序渐进适合学生的专业水平、让学习者喜闻乐见、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演唱的信息、编撰方便的目录和检索系统以便查找。  相似文献   
152.
本文以30个屯堡家谱为文本个案,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贵州屯堡人的家谱编撰与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屯堡人家谱是在屯堡族群建构背景下形成的,超越了宗族的需求.屯堡人的家谱编撰通过对屯堡族群与国家关系的选择性记载,勾连了家庭、族群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主动利用来自国家的权威力量,以促进屯堡人的身份建构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53.
年近不惑,看过生活中和史书里各色人等在各自的人生之路上孜孜以求、奋力前行之种种境况后,忽有所悟:进退之道实在大有玄机,善于把握者可以建功立业,刻意强求者,往往如宋末元初通鉴研究专家胡三省所言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人生在世,大凡有抱负者,皆有  相似文献   
154.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已由上海中西书局于2011年12月出版,这是先秦史研究和简帛研究界的一大盛事。此书整理工作严谨认真,图版精美,释文准确,注释要而不繁,堪称典范。但百密难免一疏,有一些地方也还值得讨论。现略陈一二,请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155.
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年鉴逐渐在各地普及,许多地方的年鉴装帧也越来越精美,开本由16K到A4K,从黑白印刷到四色甚至五色印刷,年鉴文字量也逐渐从40万字发展到100万字,不少还附赠光盘,这让许多年鉴编撰者都沾沾自喜,对自己的作品赞赏有加。随着全国二轮修志的深入,年鉴的作用确实也逐渐被体现了出来。但在合理使用年鉴资料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6.
萧统编撰《文选》,首录隐逸诗,专列"招隐""反招隐"。这一分类,反映了六朝隐风的兴盛,对后世隐逸诗的编纂产生了极大影响,对隐逸诗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文选》辑录隐逸诗,是六朝隐逸诗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与萧氏家族隐逸思想有关,萧统对隐逸的倾慕是直接动因。萧统对隐逸诗的重视,使隐逸诗歌这一体裁得以确立起来,突出了这类诗歌的重要特质,凭借《文选》深远的影响力,使得隐逸诗歌的形象深刻植根于中国文人的集体记忆之中,确立了隐逸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7.
史书编纂体例是对历史如何进行组织安排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方面.晚清是中国史书编纂体例发生重要转变的时代,史书编纂上最关键的变化是引入了章节体.以往学者在讨论章节体史书时,或以为该体例是传统纪事本末体的逻辑发展,或认为是以日本东洋历史教科书为蓝本的.在晚清史书编纂体例变化的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着一个由卷章段体到章节体转变的过程.其中有诸多转变的环节.本文认为最早的卷、章、段合成的史书体例出现于19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外国史书体例中,其中第一环节为美国传教士谢卫楼编译的<万国通鉴>,该书卷章段体倒是影响后来章节体史书的一个重要过渡环节,是最为接近于后来章节体的史书之一,为后来国人接受日本学者以章节体所编纂的中国通史作了重要的铺垫.第二环节为上海东文学社出版的那珂通世<支那通史>和桑原骘藏的<东洋史要>,两书引入了较为成熟的章节体史书体例和较早采用了历史分期法,首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一种编写中国历史教材的崭新形式,即不仅可以章节体的形式,而且以历史时期划分来还原中国历史的本相.中国史家柳诒徵和夏曾佑等在重新思考与改造传统史书编纂形式的过程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借鉴了日本章节体中国通史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8.
黄国城 《老友》2010,(12):38-38
"鹤发童心在,花甲莫谓迟。修史扬正气,撰文颂今时。恒心集旧报,妙手编新诗。笔耕永不止,朋辈赞为师。"这是一位好友赠予我的诗,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退休后的工作与生活。2005年我退休后,仍然过着忙碌充实的日子,或收藏报纸,或撰文编书,并参与了《横峰县民政志》的编撰工作。有人说我的一生以书报为友,与笔墨结缘,堪称"文字人生"。  相似文献   
159.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高度发达.进入近现代以后,由于有识史家依据时代条件的需要,对它进行了继承、改造,因而获得了新的进展,而并非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中国历史编纂学已经凝固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典志体因注入了时代精神而凸显活力和20世纪“新综合体”的探索与运用.对此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全面揭示近现代史学演进历程,并在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获得哲理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0.
本文主要以日本史书、古文书中的"孝"观念为考察对象,进一步探讨"孝"观念在日本传承以及与日本社会、文化融合的过程,诠释儒家思想的"孝"观念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化该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