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3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25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2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75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72.
翁飞 《学术界》2008,(3):156-162
安徽省省会合肥正在加速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的快速拓展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一座城市真正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合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包客与开放、务实而趋新的城市品格特征.在新一轮的城市大拓展中,它的文化纵深应该向环巢湖流域拓展,因为从文明初曙和历史传承来看,古庐州和古巢州原为一体.本文综合历史、考古、地缘、民俗、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证,提出"环巢湖文化圈"的概念,这一概念与合六巢省会经济圈的地域区划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它在安徽文化史上的地位丝毫不比已经被确认的淮河、皖江、新安江三个文化圈逊色.对环巢湖文化圈的研究,有助于为合肥--这座正在大步走向滨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增添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73.
在人类的漫长发展史中蕴含着许多文化,包含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为了将这些文物有效挖掘,考古成为一项探索历史文化的有效活动。在考古活动中,对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是考古活动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可以保护文物的状态和样貌,为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奠定基础。本文通过深入探索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现状以及改进措施,给予考古活动的有效性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4.
试论《太平经》的“解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除"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方术,在民间社会中十分流行.汉代典籍<太平经>对此多有载录.本文诠释了"解除"概念的基本内涵,指出<太平经>中"解除"所指之对象大抵可分为四种性质--解除疾病,解除灾厄或愁苦,解除生人之承负或过错,解除"重复"之厄、断绝注连死亡等;结合汉代的有关考古材料,侧重论述了<太平经>中第四种含义之语境下"解除"术的施用情况.最后,鉴于"解除"术与"建除"学说具有密切联系,本文简要介绍了<太平经>所载"建除"学说的情况.  相似文献   
75.
从考古看华南沿海先秦社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南沿海约自西周起跨入青铜时代的门坎,战国前后产生国家文明。先秦社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生态特殊性与地理封闭性。  相似文献   
76.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位于济青高速公路临淄段淄河大桥东岸后李古文化遗址上,是我国首家内容最丰富、最系统、并以考古发掘现场与文物陈列融为一体的中国古车博物馆。陈列分为古车陈列馆和地下秋殉马展厅两大部分,主体建筑以传统木结构覆斗为造型,设三个展厅。陈列以时代先后为序,通过大量的文物实物、模型古车复原、照片、图片和文字,  相似文献   
77.
论史前人类的历史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活动是人类基于生产实践活动而伴随的另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历史交往作为一个历史哲学概念,指的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各领域、全过程,并产生了各种各样后果的人类社会性行为。历史交往对史前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对语言的发展和心智的形成以及地域文化和国家的起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交往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史前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8.
<正>西夏学与考古学关系密切,西夏学发轫于考古,没有相关文物、文献的发现就没有西夏学的今天。牛达生先生长期致力于西夏考古学研究,既是考古调查与发掘的参与者,又是西夏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从文物考古入手,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以探究西夏历史的真实面目,在印刷术和钱币研究等方面卓有成效,蔚为大家。即将出版的《西夏考古论稿》(二)即是牛先生多年研究成果的又一次结集,其认真的研究作风和严谨规范的学术风格在该书中多有体现,值得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79.
同姓不婚是周代婚姻习俗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周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异姓姻在《诗经》等文献和周代的夫妻合葬墓以及出土的铜器铭文中都有所反映。同姓不婚的意义一是促进优生,一是具有政治意义的联姻。同姓不婚,娶于异姓,逐渐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的族群形态。重人伦是周人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加强思想统治的一项有力措施,被作为提倡同姓不婚的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80.
汉昭帝平陵2号从葬坑发现驴骨,不排除驴作为帝后宠物的可能。这是最早的数量集中的驴进入中原社会生活的实体证据。大约战国时期,驴被中原人看作"奇畜",文献记录与考古发现可见片段迹象。关于"驴"的知识,汉初已在社会初步普及,然而"驴"的大量引入,应当是在汉武帝时代。汉简资料也可以提供西域人进献"驴"的相关信息。正是在此之后,驴逐步为中原人利用、养殖、繁育,成为北方应用十分普遍的畜种。《后汉书》屡见"乘驴车""驾驴车""驴车转运"的记载。《三国志》"诸葛子瑜之驴"的故事,则说明驴已经进入江南地方。平陵驴骨骼的发现,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动物考古的实证。驴作为交通动力自西北引入,也是交通史研究者应当关注的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