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48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03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706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31.
杜立典 《殷都学刊》1998,(4):132-133
秦新林先生新著《元代社会生活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8章,35万字),是我国蒙元断代史研究的又一力作,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己认为,历史学家应有“史学”、“史才”、“史识”,“三长”兼备。由秦著此书,我们可以约略看出,著者三...  相似文献   
132.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考试 ,是对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的检验 ,和对应试人运用普遍话进行交际能力水平的测试。测试和检验是否准确公平直接取决于测试标准 ,测试员如何把握评分标准 ,使之宽严适度、客观公正 ,本文以测试试卷四大题为序 ,论述了测试中宽与严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3.
李颀写了大量的交往诗,有一些着力于描写人,兼有交往诗和人物诗的双重性质,不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且有鲜明的写作特色与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4.
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靠任课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要求。这里介绍自己在《企业管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一、重在激活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5.
由于文字材料的缺失和不完备,早期历史著述在较大程度上要依赖口传材料.但口传材料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采录之前必须下一番考辨取舍和编纂加工的功夫,否则就难以显示出其应有的价值.太史公撰著<史记>,对口传史料精审考辨,摒弃荒谬者,采用可信者,或折合诸说为一说,其考订取舍口传史料的方法,堪称中国古典史学著作在此方面的优秀典范.  相似文献   
136.
本文以剑川县名为例,运用大量的民族历史文献和历史比较语言学材料,对古代民族共同体的自称与地名的诸多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提出不同于前人的新看法,并就民族历史资料的开发应用阐述了新观点,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7.
吴晟先生《明人笔记中的戏曲史料》(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以下简称《史料》)一书,围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之外的明人笔记开展整理工作,广泛搜集、辑录了明代72位作家、77部笔记中与戏曲有关的史料,涉及明代戏曲的剧目、作者、演出形式、艺人活动、杂戏体制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等内容,加以考订注释,汇为一编。此工作看似平易,实属艰难。往往一部书中,仅得二三句,或者只字全无。  相似文献   
138.
死缓是我国刑法典明文规定的死刑制度的组成部分.关于死缓起源问题长期存在着争议.争议的根源在于对死缓制度的思想渊源与法律制度渊源的认识分歧.从历史发展来看,死缓制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封建时期的"明德慎刑"思想,而制度渊源也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秋审"监候"制度.但是,鉴于死缓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加以规定的,应当认为死缓制度是新中国首创.现有史料多将新中国死缓制度的起源认定为1951年5月之后,但有档案资料证明,山东省某些地方法院适用死缓的时间要更早.因此,死缓制度的起源时间应该提前.  相似文献   
139.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7,27(2):87-91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0.
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分别为中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史记》和《历史》对于各自的文化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差异。从史源来看,它们都运用了文献史料和实地调查,并将两种资料相互印证,有机融合。但司马迁运用的文献史料主要是皇室藏书、诸侯史记和民间歌谣诗赋;希罗多德运用的则是神喻记录、金石铭文和极少数前人或同代人的作品。文献史料是司马迁最主要的史料来源,实地调查是文献史料的补充,希罗多德的写作正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