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宋编修院是封建皇权为进一步控制修史而设置的修史机构,隶属于门下省,其主要职能是掌修国史、实录、会要和日历,也兼有奉诏审阅和校正其他书籍、检索故事、为政府提供行政咨询的职能.编修院的设立时间应在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编修院作为独立于史馆之外的修史机构,其所属官员挂史馆职衔,其主要职责也仅是纂修日历.而国史、实录和会要等书修纂,皆为临时命官置局,史毕即散.  相似文献   
12.
唐长安大明宫不仅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帝国的统治中心之所在,因此有不少机构亦设在宫中。其中命妇院、少阳院、客省、史馆等在大明宫中的地理方位,或由于失于记载,或记载错误,以至于长期以来以讹传讹。至于这些机构的职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澄清。故有必要针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3.
展龙 《兰州学刊》2010,(5):223-224
清代史学处于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总结期和嬗变期,深入研究这一特殊时期的史学,对于认知和建构整个传统史学体系至为重要。近年来,学术界对清代史学的研究日益深入,不断精进,相关论著异彩纷呈,不绝如缕。概括起来,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史家的个案研究,对史学发展历程的研究、对史学流派的研究、对边疆民族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史馆于1914年由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下令成立。赵尔巽受聘出任馆长后,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纂修人员的聘任。所聘纂修人员以前清进士为多,并适当照顾因辛亥革命落职从而陷入经济窘境的贫弱翰林。清史馆成员在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多已成名,入民国后成为世所瞩目的"清遗民"群体,所修《清史稿》也被视为"敌视民国"的"忠清史学"。从清史馆的人事结构及修史进程来看,清史馆成员的年龄、身份、文化立场既有共性,更有差异。当整个社会普遍趋"新",文化思潮日新月异之时,清史馆成员在东华门内的修史行为貌似"落后"、"保守",其实也是光宣文人深思熟虑之后的文化应对。他们的无奈、忧虑及"以旧撞新"都足以昭示现代中国文化格局的多重性及文化嬗变的曲折艰难。  相似文献   
15.
熊丽君 《社科纵横》2004,19(2):95-96
唐初监修国史设于贞观三年 (62 9) ,之后形成定制。终太宗一朝 ,监修国史只有房玄龄一人 ;太宗以后 ,监修国史人员大增。监修国史作为主管官方修史机构和修史活动的官员 ,其职责不同于一般的修史人员 ,具有特殊性。刘知几对监修国史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监修国史作为史馆制度下的产物 ,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并且具有时代特征和政治色彩 ,刘知几对监修国史的批评过于武断。  相似文献   
16.
论唐初史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初史馆制度的正式确立,是中国史馆制度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唐太宗提高史馆的政治地位和史官的物质待遇,对唐初撰修前朝历史和本朝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唐初史馆成就斐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徽州社会科学》2006,(9):51-51
歙县徐文元,清顺治间状元,历官翰林院编修、国使馆修撰、侍读、国子祭酒、文华殿大学士、国史馆总裁官,在职端士习、起懒惰、严考试、重专师,崇雅黜浮,恪恭尽职。后遭诬陷,求罢职,以原官致仕归里。徐文元轻舟还乡,到山东临清,关卡呵止检查其行装财物,差役登舟进行翻检,结果意外地发现,除了一点衣物,只有几本古书,以及一点馔金300两而已。  相似文献   
18.
设馆修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传统,统治者为了垄断修史大权,往往通过设立史馆来掌控对历史的解释。因此,研究史馆制度就成了史学史、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百余年来海峡两岸的中国古代史馆制度研究,涉及自魏晋至清代各个时期史馆设置的状况,尤其是在史馆建置、史馆运行机制、设馆修史的利弊等重要问题上,研究较为深入。对唐、宋史馆的研究,成绩尤大。但是,史馆制度的研究涉及到社会史、制度史、史学史、文献学等诸多学科,今后的研究还需将史馆置于整个社会政治、制度、史学等的架构之中进行整体探讨,以史馆为纽结,以史馆修史与社会政治、史学发展为突破口,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9.
论唐代史馆的人员设置和史料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史馆的工作人员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监修国史、一般史官和其他勤杂人员。监修国史,是修撰国史的总负责人,唐朝始设于贞观三年,之后遂形成定制;一般史官分为两个层次,即史馆修撰和直史馆,他们是史馆修撰人员的主体,职责主要为修撰国史、实录;勤杂人员则是唐代史馆为修撰史书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员,计有楷书手、典书、亭长、掌固、装潢直、熟纸匠、画直等。唐代史馆的史料来源约略有四,即诸司报送、起居注、时政记提供、史官自行采集和馆外人员主动提供,其中前两项为基本来源,后两项则是重要的辅助来源。  相似文献   
20.
医院院史馆承载着医院厚重的历史,是医院文化的汇聚和积淀,更是医院未来发展的起点和根系所在。院史馆建立在丰富的院史档案基础之上,是医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文章在空间理论视阈下深刻剖析院史馆独特的“空间”属性,结合院史馆收藏、研究、展览、宣传和教育的功能目标,探索以院史馆为核心的医疗文化空间构建策略,总结在医院院史馆等医疗文化空间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做法,以期为同类问题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