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56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558篇
社会学   68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抗日根据地政治社会化的任务决定了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培育了学校和大众传播媒介这两个正式的政治社会化途经。传播和传递了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造就了合格的政治社会成员,促进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稳定。  相似文献   
832.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丧失后,红三军依据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原则,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存在对于苏维埃革命运动和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为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3.
四明抗日红歌产生并盛行于抗日、反伪、斗顽的抗战时期,依托于四明丰沃的音乐文化土壤,得益于根据地党组织对音乐和“的笃戏”的改革,是根据地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的结晶。四明抗日红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部队官兵自己创作的歌曲,也有民众集体口头创作的山歌、小调、民谣,还有蕴藏于民间舞蹈、曲艺、“的笃戏”等表演艺术中。  相似文献   
834.
民俗节日作为底层民众活动、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共在战时致力于开辟农村根据地的同时,试图将其纳入社会动员、输送政治意志的孔道,必然与之接触并发生历史因应。两者之间的互动必然存在"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革命动员"与"民众响应"等多重张力。围绕最近出版的《革命与节日:华北根据地节日文化生活(1937—1949)》一书中提出的若干论题,在勾勒传统节日在革命背景下的种种变化之同时,又进一步思考这一底层民众文化的顽强特质如何反过来型塑、调整革命态势。本书在填补学术空白确有可取之处,但受困于主客观因素,在史料应用、篇幅论述以及"新革命史"范式落实等层面依旧留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835.
延安<解放日报>关于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宣传十分出色,如果运用新闻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新闻和消息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总结出其精兵简政的宣传呈现出以下特点:以陕甘宁边区为,以其他抗日根据地为辅;以理论文章为先导,社论有的放矢;新闻通讯,形式多样;杂文随笔,生动深刻;利用专栏,加强指导;同宣传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36.
杨善清 《老友》2009,(9):8-10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人们倍加怀念那些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是他们前仆后继为我们创建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837.
范琪 《老友》2009,(8):16-17
方志敏,江西弋阳人,生于1899年8月。他是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学生时代积极参加爱国活动,后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时期,他领导了弋(阳)横(峰)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在磨盘山区开展游击战争,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壮  相似文献   
838.
李海燕 《老友》2009,(11):4-7
今年3月15日,江西省军区阳明宾馆餐厅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省军区有关领导正在这里为一位老红军举行隆重的百岁华诞庆典。南京军区政治部发来贺电,并派人专程来南昌为这位老红军祝寿。这位百岁老红  相似文献   
839.
开明士绅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刚 《东方论坛》2009,(4):97-102
作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明士绅为根据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较好地继承了封建士绅热心地方事务的传统,又带有鲜明的抗日救国的时代特色,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史及民族抗战史上应该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8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