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 ,叶利钦时代 (1991~ 1999年 )双方在新型国家关系基础上发展了政治、经贸、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关系。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视角考察了这一时期中俄经贸关系诸问题。首先阐述了中俄政治关系状况及其对经贸关系的影响 ,着重说明这两种关系的辩证互动作用。其次分析了中俄两国发展经贸关系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再次探讨了中俄经贸关系中几个主要的取得明显成效的形式。最后利用贸易额这一重要标志 ,并结合对前苏联时期中苏贸易状况及中俄贸易在俄罗斯的主要贸易对象国中所处的地位等因素的综合考察 ,肯定叶利钦时代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健康稳定的 ,不存在“滞后”问题 ,同时指出了中俄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2.
叶利钦传奇     
佚名 《今日南国》2006,(4):49-51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宣布辞去俄罗斯总统职务。这位世界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站在现实与历史交叉点上,打破了一个旧时代, 但却无法开创一个新时代——刚强少年 1931年2月1日,俄罗斯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一个祖祖辈辈没人做过高官或商贾的普通农户家  相似文献   
33.
叶利钦爱权如命,可以称得上是权力的人格化身。这样一个爱权如命的人,为什么会自动放弃手中的权力?在俄罗斯的“总统集权制”内,是没有力量能强大到逼迫总统交出权力宝座的。我认为,叶的辞职除了身体状况不佳外,主要的原因是失去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一般说,老百姓当初对叶利钦还是比较支持的,否则他也不能通过普选连任两届总统。但到了1999年,据一次民意调查显示,支持叶氏的居民仅占2-3%,而老百姓的这种低支持率直接导致其它政党对叶的不信任和其他政冶人物与叶关系的交恶,当初“政治显赫”的叶氏最终获得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收场,其中的曲折,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3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改革经历了叶利钦时代和普京时代,即“休克疗法”的激进式改革和普京战略的渐进式改革。普京提出“强国富民”的战略宗旨,强调俄罗斯经济要实现突破,要实现从地租经济向发展经济的转变。从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俄经济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原因,掌握俄罗斯当前的变化状况并展望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5.
苏联解体后的20年,独立的俄罗斯在政治上从"一党制"走向了"多党制",开始形成政党政治。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各党派通过不断的斗争与重组,在多次的立法过程中促成了多党制在俄罗斯的合法化。在这一制度转型期内出现的政党政治,带着明显的过渡色彩,打着浓重的俄罗斯式的烙印,是"无执政党政治"的典型。至今,俄罗斯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36.
张捷 《中华魂》2008,(9):50-56
来信张捷老师:我从《中华魂》今年第二期上读到您的大作《如此宪政民主》,深受启发。文章以大量事实无可争辩地说明叶利钦是何许人,他的"宪政民主"在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语重心长地警示世人:决不能走那条路,决不能重蹈覆辙。这令人触目惊心,感慨系  相似文献   
37.
38.
上译 《领导文萃》2008,(21):105-108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一生跌宕起伏,政治生涯坎坷不平。许多政敌与他曾经是密切合作的盟友,最终却势不两立。仔细观察叶利钦与他一生中最厉害的两个对手之间结仇斗争的经过,我们会发现.叶利钦操弄权术的本领实在是高。  相似文献   
39.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三次调整都是在非理性的国内政治社会氛围中进行的。反思这一时期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历经亲西方外交、“双头鹰外交”、多极化外交三个阶段,却始终没有能够从昔日帝国的光环下彻底走出,理性定位以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的外交政策。非理性的外交政策选择导致了这一阶段俄罗斯外交的总体失败。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