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9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525篇
劳动科学   49篇
民族学   48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066篇
理论方法论   443篇
综合类   3474篇
社会学   299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古代息讼之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非讼”意识的支配下,古人认为诉讼是一种导致不安定的因素,因而千方百计予以平息。本文归纳了中国古代司法官吏最惯常使用的几种息讼之术,即拖延、拒绝、感化以及设置“教唆词讼”罪。这些内容揭示了古代诉讼,尤其是民事诉讼的价值被曲解的基本事实,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古代司法活动具有不容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实证检验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从西方传统消费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我国经济转型期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出发 ,阐释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内涵 ,运用1978~2000年的年度数据 ,采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程度进行了检验 ,论证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在经济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过度敏感性特征 ,指出为使我国拉动需求的政策更加有效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矫正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 ,以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3.
张坚 《咨询与决策》2004,(11):22-2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宪法》修正案也提出“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法律服务、法律保障、普法依法治理等重要职能,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湖北”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亲属为人杀私和罪初见于《唐律疏议》,其后的《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中都有相应的规定。私和的本质是通过经济赔偿代替血亲复仇的纠纷解决机制,它是人类法制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却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尊奉的儒家伦理道德要求完全无法共存。私和罪的确立就是统治者为加强国家的司法管辖权结合儒家伦理道德的要求,对私和现象做出的制度回应。该罪名确立后,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大明律》减轻了其法定刑;《大清律例》在加重常人私和、卑幼私和的法定刑的同时减轻尊长私和、卑幼行求的法定刑。在《后唐书》《刑案汇览》中有私和罪相关案例,明清小说中也有相关故事可以反映该罪名在中国古代的司法实践情况及人们对它的认识观念。  相似文献   
65.
与普通裁判相比,司法确认裁定的既判力范围具有诸多特殊性,但立法对该问题的规定确尚未明晰。司法确认裁定的既判力在主观范围层面,应对当事人、法院和调解组织等相关主体均产生拘束力;在客观范围层面,裁定的主文和理由均应具有既判力效力;在时间范围层面,既判力基准时应为裁定作出时,既判力确定时应为裁定送达时;在效力范围层面,应包括再诉禁止效力和遮断效力,但不包括预决效力。基于以上认识,立法应对司法确认裁定既判力损害的主体设置相应的程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6.
家族司法审判在古代社会与政治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司法横平作用,古代社会基层治理对社会矛盾争议的化解大部分离不开家族司法审判发挥的裁判作用。家族司法职务犯罪审判依据也势必对基层社会控制发挥有利的平衡作用,并且与国家司法职务犯罪审判依据形成特色的对比,这也是统治阶级进行地位巩固和司法镇压的关键性司法依据。家族司法与国家司法职务犯罪审判依据的内容以及两者形成差异性的原因是传统司法文化的呈现,更是统治者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无疑对我国现行国家司法职务犯罪立法、司法都具有历史性启示。  相似文献   
67.
2015年5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立案登记制,将案件受理制度由审查制改为登记制,这符合当事人诉权保障的趋势和需求.立案登记制具备诉权保障的功能,可以多维度地践行诉权保障理念,但同时也带来了实践中的滥诉和法院案件数剧增等现实挑战.司法权的属性决定了司法的有限性,其不能解决所有社会纠纷.当立案登记制给审判实践带来的挑战遭遇司法有限性时,势必出现一定程度的冲突.为了平衡这种冲突,需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立案登记制的改革路径:明确立案过程中登记与审查的关系;制定和实施受案范围的负面清单;健全减少需求供给的配套措施;推进立案环节案件的甄别分流;构建滥诉的惩治与防范机制;减少非司法负担对法官职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司法审查有限原则”是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这导致了“履行法定职责实体判决”存在争议。“尹荷玲案”不但证成了履行法定职责实体判决存在的正当性,而且明确了该判决适用的“双阶要件”,即“理由具备、事实清楚、法律规定明确”的一般要件,与“法效果唯一性”的特别要件。其中“法效果唯一性”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羁束行政行为,二是行政裁量收缩为零,这恰与《行政诉讼法》修改后“给付判决”与“履行判决”的规定相契合。纵观司法实践,重做判决、履行判决、给付判决形成了“程序性判决—提示性判决—履行法定职责实体判决”3种判决方式,体现了三者功能的相似性。作为实质化解争议的履行法定职责实体判决,也彰显了司法推动制度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69.
通过介绍刑法变通权的概念与类型,刑法变通权在我国的行使依据和现状,提出刑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变通施行的现行制度缺乏可行性与合理性。同时强调刑事和解具有变通刑法的性质和功能,又能避免现行的刑法变通制度固有的弊端,且与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法律文化高度契合,应作为刑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变通施行的主要途径。伴随新刑诉法对刑事和解的制度化确立,通过刑事和解实行刑法的变通将不再只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权宜之计,而应视作顺应刑事法律制度变革趋势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70.
正《工伤保险工作实用指南》收集了2004年以来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文件一百余件,并结合四川省工作实践编写了三十余个工伤保险典型案例,是一部方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工作者,以及工会、司法工作者在工作中查阅相关文件,参考一些典型案例处置观点,以正确恰当地处理工伤保险有关问题。联系订购:本刊发行部订购热线:86111213 861196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