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61篇 |
免费 | 166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24篇 |
劳动科学 | 257篇 |
民族学 | 63篇 |
人才学 | 67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091篇 |
理论方法论 | 405篇 |
综合类 | 3674篇 |
社会学 | 276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195篇 |
2019年 | 181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136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313篇 |
2014年 | 582篇 |
2013年 | 415篇 |
2012年 | 547篇 |
2011年 | 588篇 |
2010年 | 525篇 |
2009年 | 534篇 |
2008年 | 544篇 |
2007年 | 393篇 |
2006年 | 340篇 |
2005年 | 360篇 |
2004年 | 284篇 |
2003年 | 208篇 |
2002年 | 177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在我国司法裁判过程中,合理的对话环境并未真正形成,法官的权威色彩仍比较浓重,这种现象不利于司法裁判公正的实现。应正确适用法律以体现司法判决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设置公平的对话程序,构建合理的对话机制,使其他主体的言说在一定的控制下得以充分展示。须对法官的偏执武断进行有效的防范,从而确保法官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72.
关于代位权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位权是合同法中的一项新制度。该项制度的确立,使得中国法律对债权的保障机制更加完备,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更加充分和全面。但由于立法上的简略和代位权制度本身具有的复杂性,该项制度在审判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实务界和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分歧较大,导致了司法的不统一,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极为不利。本文在比较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代位权制度在应用中的三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不仅在于抛砖引玉,亦想因此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代位权制度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以利该项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3.
“海瑞定理”的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语境化的阅读,本文从海瑞的论述中抽象出有关司法的两个定理:公平定理和差别定理。文章在理论层面和社会历史层面逐一论证其合理性和正当性,力求展示其隐含的,基于主观边际效用的,强有力的经济学逻辑。论文还将其中可能最有争议的差别定理进一步一般化,逐步延伸到刑事司法——支持疑罪从无(轻)原则,和民事法律的领域——提出有关“人格物”的概念,力求充分展示其具有的理论力量。 相似文献
74.
在任何一个国家,司法制度并不一定都是十分健全的,即使原来制定的时候是健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司法制度落后于现实需要,也就会出现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司法改革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必须进行的,但改革的关键是要依法进行.中国的司法改革应坚持激进与保守的协调第一,要坚定司法改革的信心;第二,司法改革必须依法进行,必须遵循法治的轨道;第三,要开展广泛、深入、无拘无束的司法改革讨论. 相似文献
75.
周申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34-139
我国加入WTO以后,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本国经贸利益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参与WTO争端解决的方式上,作为第三方或共同起诉方是我国当前较为合理的选择;在对争端解决中的磋商调解方式和司法程序的选择上,我国应根据争端对象国的情况,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加以确定;无论是运用何种方式,都需要遵循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76.
中国当代法律中的习惯——从司法个案透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通过司法个案的分析指出 :( 1 )习惯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司法实践中实际起着重要作用 ,在特定情况下 ,甚至可能置换制定法 ;( 2 )习惯影响司法的途径是案件当事人以及法官对相关利益的追求 ,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会交错利用制定法和习惯 ;( 3 )因此 ,对习惯之变迁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文化” ,而是各种物质性的社会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77.
78.
法律的适用有其自身的认同边界,对某一社会进行法律移植时,要么该法律能被普遍接受,若非如此,则面临法律的转型,也意味着将迎来固有文化秩序的原始抵抗。在西南侗人地区,由于受文化秩序和环境因素影响,以国家权威为背景的法律与政府并不能实质性地参与到村落纠纷的调解过程当中,而是被由宗族、姓氏以及款约构建起来的层次性认同边界排斥在村民内部生活秩序之外,享受作为外人的礼遇。内外有别、亲疏有序成为村民处理与国家关系的文化逻辑。同样,从国家在西南山地民族区域的法律实践进程看来,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根基,国家通过法制进入村民内部以实现全能性管治的努力遭遇村民日常性的抵抗,注定了该区域的法制实践仍将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持续性过程。 相似文献
79.
死刑案件刑事和解作为能动司法的现实表现,既考虑到对被害人的扶助又考虑到犯罪人的复归,更加关注具体案件当事人的意愿,尊重纠纷双方的合意。当前,虽然死刑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可以破解许多难题,而能否化解和消除这些质疑,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死刑和解中国家公权力行使与公民个人权利维护之间的动态平衡,在实现国家司法权能动性的前提下确保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平等对话沟通,达成协商、宽恕、和解的效果。为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刑事司法基本理念进行反思,在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能动与克制之间努力探寻动态平衡的基点,从而实现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0.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调解制度的分析通常是法律文化分析的路径,本文突出政治的视角对传统中国的调解制度进行解析。调解制度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与中国采用“世袭官僚”制的政治体制、中国乡村社会皇权与绅权互动的“双轨政治”、“重刑轻民”的司法制度以及法官具有“从中间人、调解人、仲裁人到法官”的一个连续体中的多重角色和宽泛的职权范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