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5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203篇
劳动科学   50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16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740篇
理论方法论   343篇
综合类   2814篇
社会学   491篇
统计学   8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1450篇
  2007年   690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存在与谓词     
本文围绕对"是(存在)"的探究追溯了康德以来的谓词理论,并分析了由康德式谓词观中一个理论缺口所引发的问题。由于康德没有对逻辑谓词给予说明,引出了"是(存在)"能否成为事物概念的谓词这一问题。最后,笔者通过对谓词重新分类并对sein的译名、意思、作用三个层次予以总结来解决此问题,从而使其缺口得以修复。  相似文献   
192.
“人性”与“哲学”:一种可能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问题作为人及其存在的始源性和本然性问题,它同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内在相关。人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二重化,构成人类学本体论悖论。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家都对此有着深刻的体认。精神存在对于肉体存在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从而构成人和人的存在的内在理由。对人的二重化的分别确认,形成了人性论上的性恶论和性善论之分野,它们折射着经验立场同超验立场的对立,并塑造了完全不同的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93.
物质的存在是否依赖于人的意识,应当说它既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依赖于人的意识。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是指物质一般,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所谓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指的是物质个别,它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它并非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4.
“人”是一个复杂大系统 ,它包含着多层次的含义与结构 ,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有这样三个层次 :一是作为社会上的角色 ,二是作为生物学上的人体 ,三是作为心理学上的精神人格或心理统一体。然而当今人体高新技术的发展 (冰冻人、克隆人、脑移植等 )又将涉及到人的更深层次的存在与作用 ,这个更深层次乃是一种深层的心理精神因素 ,即哲学上所说的人的深层自我 ,本文将其简称为“我”。下面拟分“我”的含义、存在、作用三点进行论述。1、“我”的含义浅释“我”与“人”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词 ,“人”也是一个“我”或自我 ,但本文所论的“我”则…  相似文献   
195.
建构·反思·反映: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反映是双重决定的 ,没有自在客体就不会有观念客体 ,没有概念结构对自在客体的分解 ,也不会有观念客体。思维的建构就是指思维通过概念、范畴关系把自在客体转化为观念客体的进程 ;反思思维直接产生于思维内在的逻辑与非逻辑的矛盾 ,其作用在于 ,批判、否定原有的思维框架、思维定势、思维圈 ,并形成新的建构性思维 ,形成新的思维框架、思维定势、思维圈 ;思维反映存在不仅通过实践及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而且通过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形式 ,通过特定的主体坐标系来进行 ,并通过实践反思的形式不断发展 ,反映是在主体、客体、反映形式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主体依据自己的反映形式对客体的部分信息进行加工的信息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196.
方旭东 《中国学术》2000,(4):279-282
对关心儒家现代命运的人来说,常常不能不面对以下问题:儒家在现代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儒家在二十一世纪将如何存在?前者是要求对现状作出一个判断,后者是要求对未来给出一个预测。预测当然离不开判断。毋宁说,对儒家现实处境的判断引导与规定了对儒学未来命运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7.
吴彩虹 《劳动世界》2016,(23):22-24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同时也是为了完善安徽养老体系建设,本课题组成员以蚌埠为例对当前社区养老机构的现状、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为促进安徽城市社区养老机构建设提出几点对策建议,期望地方政府能够破解安徽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8.
杨雄英 《学术探索》2016,(4):151-156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活动充满自由和创造,不仅能适应和改造自然、能创造和利用历史、建构和超越自我,还能创造生命价值。然而,许多人却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懂得珍惜和爱护生命,甚至轻视或伤害生命,导致生命质量下降、生命价值贬损。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理所当然要关爱生命,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全面关照生命关系、增强生命力量,从而不断提高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99.
人道主义的追问是一种思想的冒险:因为追问人道主义意味着要追问人的本性,而追问人的本性就必须从形而上学对人的规定着手。对于形形色色的人道主义的形而上学特性,海德格尔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批判,从而显现出人的本性:人是存在的邻居。  相似文献   
200.
终其一生,海德格尔都是行走在通往形而上学本质的存在之"思"路中,对他来说,这一思之路乃是通往存在的现象学之路:通过现象学还原,返回到存在的源初含义未曾被遮蔽的古希腊思想的开端;通过现象学解构,重新阐释由柏拉图发端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史,以获得关于存在问题的源始经验;通过现象学建构,在新的地基上寻求一种解说存在意义的新境域,从而为我们开启一条通达形而上学本质的"林中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