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6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1203篇
劳动科学   50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20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700篇
理论方法论   345篇
综合类   2805篇
社会学   492篇
统计学   8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1376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黄裕生先生从“本相存在与角色存在”的方法原则出发,认为“舜之封象”、“子为父隐”是违背公正原则的。其实,即使从这一方法原则出发,也不能得出上述观点。“舜之封象”、“子为父隐”不仅没有违背公正原则,反而正是本相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在运用西方思想分析中国儒学的经典时,一定要注意对经典的理解,否则我们的分析就无法触及中国儒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22.
张蓬 《江汉论坛》2006,(10):52-55
“克隆转忆人”将“永生不死”这个古老的话题赋予了新的意义。“永生不死”表征着人们的生命意识,也为人之所以为人刻画着界限,也是人所独有的“自我意识”。从“生死”之意义域中,似乎可以找到人类文化的某种遗传密码。对“永生不死”之传统意义的超越,就是人“自我意识”之界限的重新划定和意义模式的转型。“永生不死”之可能与否的逻辑与经验仍是理性的自我解释系统的“同一性”要求。“存在”的意义世界为“永生不死”问题的意义确定和意义衍生提供了一个涵括科学并超越科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223.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本科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序运行、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总结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实验室的实际运行现状,凝练了具有自我特色的“学校-学院-学系-教师-学生”的多层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并从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危化品全流程管理和实验室安全培训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进行改革实践,以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降低高校实验室的隐患风险,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24.
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阐释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此问题有助于理清海德格尔本身的诗学思想。海德格尔的思想与里尔克的诗歌存在着不谋而合的契合点,海德格尔通过阐释里尔克的诗歌展现了深刻的存在之思,这也是他阐释里尔克的根本原因所在。在阐释过程中,海德格尔对里尔克持一定的保留态度,认为他称不上是“唯一的诗人”。这实出于海德格尔自身哲学思想之缘故,其自始至终反形而上学的立场以及对此在的精妙阐述和对存在境域时间与空间的追问为回答此问题提供了一种较为独特的视野。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阐释并非如他所说是出于存在历史之命运,其阐释无非是出于自身之立场而进行的文本解读,其结论常常是先于过程的,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阐释现象,对这种阐释应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由此,海德格尔的里尔克阐释问题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澄清。  相似文献   
225.
职业本科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校与社会各行业围绕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进行沟通与合作,若没有企业参与,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会缺乏一定的就业导向。要想解决人才供需矛盾,高职院校就要基于产教融合,准确依托产业设置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实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确保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真实有效,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该文围绕“产教融合、职业本科、核心素养”内涵进行分析,并分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系列可行措施,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26.
227.
马克思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人学理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人学革命。马克思的人的存在论包含四个维度: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人的起点,自然赋予人生命,给予人生产生命存在的材料;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本质以存在的形式展现出来,确证了人作为对象性实践存在物;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人的精神生产越来越具有相对独立性,人成为精神生产、传播、承载的主体和载体即有意识的精神存在物;人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不断突破"受动"(自然和自身种的限制)追求自由,进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解基础上的个体与类斗争的真正解决即人的解放,确证了人作为普遍的自由的类存在物。  相似文献   
228.
自觉追求统一科学是马克思思想发生、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在努力尝试以各种方式解决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科学与艺术、自然与政治、自然与历史、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之间的对立之后,马克思最终把统一科学定位于"唯一的""历史科学",并认为领域分离、对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异化状态,统一科学是基于实践本体的人的存在的真理,共产主义运动与统一科学的追求是一致的。尽管马克思揭示的统一科学成为可能的现实条件还远未具备,但它依然启示我们:要整体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要保持对科学分化、知识分裂的警惕与超越;哲学要观照和看护人的存在;要迎接和开创一个思想重于学术的时代。  相似文献   
229.
关鹏飞 《天府新论》2018,(5):153-160
在深受释、道影响的苏轼身上,诗歌、音乐与哲学都有丰富、深刻的体现。现存苏轼琴诗展示出对音乐存在方式的高度关注。苏轼在《琴诗》中质疑音乐的存在,由此提出“琴非雅声”说,并在针对陶渊明“无弦琴”所作的翻案诗中直面消失的音乐,对乐器、音乐机制与音乐的关系作出客观评价。面对稍纵即逝的音乐,苏轼提倡音乐中的审美人格,用诗歌记录、保存,使音乐在文化、审美的层面上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230.
广松涉拒绝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主体—客体二元构架,他将对象性客体解构为显相的所与和意义的所识,而认知主体则被拆解为一种关系性二肢存在,即能知的何人(人称上的"谁")与能识的某人。并且,广松涉突出强调处于认识论客体向度的显相世界中的身体,它并非是一个简单独立实存的物性对象,而是一个在感性对象性的"所知以上"的某种东西,即能知的主体,也就是显相给予所面向的关系性的主体,这是一个物性的身体之上的可以知晓关系性格式塔显相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