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家都知道清朝末同治年间,陕西爆发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结果遭到了清兵的残酷镇压,关中各县的回民大量死亡,剩下的都被西迁甘肃等地,遗留的耕地全部以"逆产"的形式分配给当地的农民及外来的移民。这些事实在马长寿《陕西国民起义历  相似文献   
42.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清同治十年(1871)抄本《碧筠斋古本北西厢》,有学者于《文献》撰文认为是久已失传的明代嘉靖癸卯(1543)碧筠斋刊本《西厢记》。今据明人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中有关碧筠斋古本的校勘及说明,验之同治抄本,可知同治抄本《碧筠斋古本北西厢》并非明代碧筠斋本《西厢记》,实乃赝本。  相似文献   
43.
徐毅 《兰州学刊》2007,8(9):177-179
起源于咸丰年间的江苏省厘金制度,在同治朝早期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重建与规范,最终形成了一张密布于江苏境内的厘金征收网络。这张厘金征收网络为江苏厘金由战争税转变为经常税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4.
45.
程成 《人才瞭望》2015,(5):102-103
曾国藩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日以读书为业”。28岁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10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待郎等职,可谓官运亨通。曾国藩是清王朝由盛世转为没落、衰败的过渡、动荡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是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才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  相似文献   
46.
一 清朝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六日,湘军曾国荃部攻克天京(南京),太平天国幼天王跟随忠王李秀成等,于六月十七日凌晨逃出。二十一日到达皖南广德州。  相似文献   
47.
《民族论坛》2012,(2):29-29
清道光元年以前,陕西商人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为便于运输,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更好的原料,增加重量,  相似文献   
48.
晚清湘军人物在追求“圣贤-豪杰”的理想人格框架下不避个性与私情,在晚清政局变幻和同治中兴中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分别在个性与合作、守道与救时、忠诚与血性、疏狂与狷守四个方面诠释了湘军人物的理学气派、地域特色与个性魅力,为总体解释晚清史提供了一个文化心理的分析视角,全方位展示了晚清湘军人物的乡贤气象、公义私情和晚清政治面相,但终究无法阻止晚清政治的衰变。  相似文献   
49.
张步真 《领导文萃》2006,(12):111-115
与曾国藩有着深厚友谊的湘军人物李元度,是同治元年(1862)被撤销一切职务,从杭州回到老家的。宦海沉浮,这次挫折几乎影响了他一生的政治生涯。李元度道光元年(1821)出生于平江县沙村,家境贫寒,靠父亲磨豆腐、母亲纺纱织布为生。但母亲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识得一些诗书,李元度很小就跟着母亲识字了。他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十八岁考上秀才,二十三岁成为举人,做过黔阳县教儒(教育局长),二十九岁晋升为内阁中书。咸丰三年(1852),他随上司有过一次东北之行。渡辽河,到奉天。广袤的北国风光,崔嵬的边关形胜,使他心胸陡然开阔,顿时立下澄清天下…  相似文献   
50.
同治年间,以奕?为首的亲王朝臣对内廷演剧管控极严,尚未擅权的慈禧太后选择了折中的方式与之周旋,即将内学伶人召入寝宫当差,普天同庆班就是以此为契机肇始。以往研究者多认为普天同庆班产生于光绪朝,实际上该班在同治二年已现雏形,至同治五年开禁时,该班所演剧目已占当年演出总量的六成。一方面,昇平署内学演出昆腔、弋腔的历史由来已久,内学伶工对于皮黄为主的乱弹新声怀有抵触情绪而不愿习学,远不及慈禧本宫太监那般言听计从;另一方面,调用昇平署太过兴师动众,每次演出必有《差事档》记录,容易引起朝臣的注意。以上两个原因造成普天同庆班在同治朝的演出以乱弹剧目为主,而昇平署内学则主要演出开团场戏、昆弋折子戏和寻常轴子戏等宫内传统剧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