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1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940篇
理论方法论   175篇
综合类   1347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力图通过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方式确定一元论的审美真理,后现代美学批判和解构了这样一种审美真理理论,认为审美真理是一种解释事件的差异性效果,而不是客观的、中立的、普遍有效的终极存在。文章探讨后现代关学对一元论审美真理理论的质疑及其差异性审美真理立场,并对此进行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992.
后现代主义设计观是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向多元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是从西方工业文明中产生的,是工业社会发展到后工业社会的必然产物;同时,它又是从现代主义设计观中衍生出来的,在对现代主义设计观的反思和批判中,后现代主义设计观逐渐走向修正和超越。  相似文献   
993.
以相对论为代表的科学的后现代转向,以影像媒介为代表的消费社会及传播形态的形成,引发后现代审美思潮。通过对后现代思潮冲击下的当代艺术及审美教育的人文反思,提出当代艺术的人文净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作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主要载体的通俗小说,在20世纪初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与作为“纯文学”的新文学不同,其现代性标志具有两个维度:物质的、商业的、市场的和精神的、人文的、审美的。前者经市场文化所催化,后者则为新文学精神所烛照。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降,在伴随着后现代性的现代性文学语境中写作的当代长篇通俗小说产生了畸变。其从“媚俗”和“媚雅”两个方面消解了现代通俗小说的现代性,或是成为意识形态的附庸,或是彻底商品化,沦为后现代的“文化工业”。为此,必须恢复和重建中国通俗小说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995.
正在威尔逊、古德诺等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研究之后,"价值中立"理论指导了西方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但是,"价值中立"理论在二十世纪70年代遭到新公共行政学派抨击。公务员在执法过程中很难保持价值中立,在行使权力时,公务员个人具有自由裁量权,这样,他对于责任的履行就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此时,出现了个人伦理决策的问题。公务员个人伦理决策就是对价值观出现矛盾时,进行整理排序,做出孰先孰后的决定。行政工作的复杂性是难以想  相似文献   
996.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治理理念的发展,传统的“命令式”政府行为模式正在向现代的“契约式”模式转变。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契约治理打破了以往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格局,增强和提高了现代政府的民主合法性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但由于缔约双方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契约治理模式中也存在着交易成本、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寻租腐败等潜在风险。因此,设计相应的防范机制,如承诺机制、激励机制、透明机制、代理权竞争机制等,对提高政府治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大众化历史叙事的繁荣具有两个背景:大众文化的崛起及世俗社会的复归。而专业史学对科学化的极端追求给大众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阅读障碍。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历史学的勃兴,逐渐出现了要求历史书写回归叙事、寻找读者与进行话语转换的呼声,"宏大叙事"、"大历史"这些看起来天经地义的观念正在遭受强力质疑。"叙事主义历史哲学"向长期以来主宰史坛的"分析的历史哲学"发起的挑战成为当代历史思维领域中最令人瞩目的事件。西方后现代史学其实就是一场发生在西方语境下的史学大众化运动,它给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历史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内容的转移以及文体的变动。我们在对后现代史学的极端相对主义进行辩驳的同时,也要对后现代主义促进史学发展所起的正面作用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998.
建立在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基础之上的现代公共行政,以效率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强调公共行政体系的工具理性,在民主政治中承担间接民主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行政逐渐成为国家治理当中的核心角色,这就使得传统的民主责任链条断裂,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面临困境.重振公共服务精神,并以公民参与为基础,建立现代公共行政更为直接的民主责任,才能化解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999.
在20世纪90年代后,行政服务中心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纷纷涌现.其主要以服务精神为指导,遵循便民原则,将政府大量行政审批项目都集中于中心的组织、管理、协调、监督之下,统一集中地为公众办理审批项目.从这一新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出发,通过背景分析,阐述其发展历程,以及成效、不足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张莉 《社科纵横》2009,24(4):117-119
后现代主义在许多学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会学理论也遭受着后现代主义批判的挑战。理性应对挑战,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手的批判。是解决社会学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捍卫社会学尊严的明智之举。本文在对后现代主义核心气质做出肯定评价的同时结合前人研究描绘了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应有面貌,之后指出因为和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相似或互补的特性,实证精神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所召唤。这绝不是逆潮流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