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83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58篇 |
劳动科学 | 48篇 |
民族学 | 136篇 |
人才学 | 211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1892篇 |
理论方法论 | 381篇 |
综合类 | 3378篇 |
社会学 | 546篇 |
统计学 | 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157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235篇 |
2014年 | 494篇 |
2013年 | 431篇 |
2012年 | 395篇 |
2011年 | 522篇 |
2010年 | 452篇 |
2009年 | 481篇 |
2008年 | 1434篇 |
2007年 | 744篇 |
2006年 | 345篇 |
2005年 | 323篇 |
2004年 | 269篇 |
2003年 | 218篇 |
2002年 | 185篇 |
2001年 | 199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53.
从古希腊至今 ,形而上学一直是西方哲学中的主题 ,追问、建构、拒斥与消解形而上学 ,乃至于回到形而上学 ,几乎是西方哲学的特点。笔者认为 ,其中重要原因在于 ,形而上学是人的本性需求 ,“我们需要形而上学去保持完整与崇高” ;或者说 ,形而上学使人与神圣感相连 ,从而把人生统摄为一个向善翱翔的意义整体。显然 ,在科学的时代 ,以寻求“最高原因”为目标的传统的形而上学 ,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已经终结 ,随之附着其上的一切意义与价值也消解了。现代西方哲学试图克服现代人的存在困境 ,他们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重建意义世界 ,恢复形而上学在人的存在中的位置。然而 ,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宏大叙事方法不同的是 ,在他们那里 ,哲学家们强调通过唤起“个体”的神圣内在体验 ,克服现代人物化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54.
"反传统"是鲁迅自由意志的高峰体验。鲁迅在本质上是一个生命思想家,以生命主义去阐释鲁迅的反传统,既符合鲁迅思想发展的基本逻辑,也符合生命主义文化的理论实际。鲁迅反传统的关键在于发现"仁义道德"吃人"。"吃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单纯的理性判断,而是一个充满着自我生命体验的意象,是少年鲁迅"吃人情结"的升华。它既揭示了人的存在悲剧,又高扬着"反抗绝望"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55.
中国现代形而上学的建构存在着“逻辑”(知性 )和“生命”两条进路 ,牟宗三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对熊十力生命进路的继承。这一形而上学在净化传统儒家“意义本体论”的同时 ,又将“良知”变成了吞噬一切的“黑洞” ,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原始儒家“存在合理性”的偏离。 相似文献
56.
爱不仅是情感的维度,更具有存在的意义。作为终极关怀的一部分,爱与终极关怀休戚相关,爱的沉沦正是终极关怀的困境所在,而爱的诠释则是终极关怀的表达。爱的存在深入生命的深层,并通过象征、悖论以及信仰的方式呈现出来,爱的呈现既是生命的展开,也是终极关怀的践行。 相似文献
57.
对现实人生存和发展境遇的研究,一直是贯穿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题。马克思立足于"现实人生存和发展"的视角,把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抽象的人——社会的人——世界历史性存在的人。其中"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理论对于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关注人的生存发展状况、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理论指导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8.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实质是基于利益追求的主体在适应性选择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产业政策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由于政策目标与主体目标之问以及区域间动力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弱化了政策效应,所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执行等要建立在主体适应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9.
财富有着十分丰富的人学内涵,在历史规律性语境中,财富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而在人的主体性语境中,创造财富是人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应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财富观. 相似文献
60.
今天,信任与合作被越来越多地用来描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主体问关系以及共同行动,已经成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课题.但是,关于信任与合作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近代的学术语境之中,是在契约精神的框架下去加以探讨的.这与人类社会当下的现实要求相去甚远.无论是法团主义、理性选择理论还是协商民主理论,在信任与合作问题上所作出的理论证明都是不可能付诸于实践的,它们不可能导出解决人类当下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方案.但是,适用于人类当前以及未来的信任与合作方案是可以建立起来的,它的理论基础是张康之关于人的道德存在的发现和道德制度的构想;它的现实根据就是人类社会正在展现出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