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前对《隋志》的研究,有的学者侧重对编撰作者进行考证;有的学者重在从书目分类的沿革变化探究其学术源流;有的则着重于研究《隋志》的编撰思想。本文从官修书目这一角度探讨,在留意《隋志》学术价值的同时,侧重于将其放在唐初的时代背景下,考察君臣治国的文化方略。概括为四点:(一)尊经尚儒;(二)以史为鉴;(三)儒释道三教并行;(四)总而不遗。  相似文献   
32.
说到忠诚,首先会联想到关云长的忠义千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代表“义”。忠诚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忠诚有利于巩固君臣关系、保障家庭和睦、安定国家社稷。忠诚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德之一,历史典故不胜枚举,诸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岳飞的“精忠报国”等背后都有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3.
乾隆初期,高宗弘历颁行的禁酒令引发了君臣广泛的讨论,他降旨将禁酒由临时之策转为常年之法,并将所禁之物从烧锅到酒曲,范围从北方五省扩展到全国产粮区。禁酒由国家颁布法令,渐为地方官教化条规。弘历多年推行禁酒令,虽难贯彻实施,但他却树立新君形象,彰显其勤政爱民的理念。由此折射出高宗初政时期驾驭官僚能力的增强和治国之道的转变。  相似文献   
34.
关四平 《求是学刊》2005,32(6):90-94
作为君臣关系理想模式与良性状态的对立面,唐人小说又有相当的篇幅表现了君忌而臣危这种君臣关系的异化形态.这是道德层面的恶与人性劣根性的丑交叉作用的扭曲表现.唐代士人以小说的艺术形式,从前朝旧事、本朝新事和写实笔法、艺术虚构等多种角度表现之,寄寓了企盼"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再现于当代的文化心理,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内涵和超时空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35.
次对作为中唐以来新兴的奏对形式,是关乎君臣沟通的重要制度.它的产生与当时朝会听政制的转型、唐德宗猜忮刚愎的具体政情密切相关,此后历经诸帝损益,终唐一代,为皇帝延英、入閤听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行政中发挥着相当作用.由是之故,唐王朝中央的政治权力分配、皇帝的统治实现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且影响着此后的政治体制变迁.  相似文献   
36.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一直是众多后来者称慕的对象,刘备自己也认为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水”。这种对他们之间关系的形容,得到后世大多数人的赞同。那么,笔者试问: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像表面上那么的融洽吗?透过历史疑云,揭示事实真相,笔者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  相似文献   
37.
驸马升行,是指公主下嫁时将驸马辈分升高一格,"以祖为父,以父为兄".实行驸马升行这一"国家旧制"的目的,一般认为是为了让公主"避舅姑之尊".这一针对太祖和太宗的驸马之间存在辈分差别而出台的特殊规定,主要贯彻于真宗时期.宋太祖和宋太宗是亲兄弟,他们的公主辈分是完全一致的,却由于年龄差距嫁给了两辈人,于是宋真宗借驸马升行的方式来维持公主们伦理地位的平等,同时也保持了皇室和驸马家辈分的平衡,显示了皇家的权威.不过这样做的后果是在人伦方面造成了混乱,违反了礼节,招致后代君臣的批评,治平四年二月宋神宗以诏令的形式将其废止.  相似文献   
38.
谏,就是臣下向国家最高统治者提意见或建议,谏的行为之所以被确认,是承认国君在行为上也有犯错误的可能性,在治国策略上也会出现偏差与失误。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为了使国君能纳谏 ,除了直谏外,用得最得心应手的是曲谏。谏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王羲之书法作为两晋以降士族身份的象征之一,是以书法为纽带的唐太宗君臣追求个性解放的方法之一,并被太宗作为推行文治的一种手段加以提倡,使其得到了空前的推广和发扬。高宗至玄宗诸帝以此为契机,把书法发展为科举取士和官吏铨选的重要标准之一,使其从单纯的艺术上升到政治的层面,对唐代政治及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中国男性文人气质柔化的社会心理渊源及其文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 《文史哲》2004,(2):107-112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或曰"女性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以及男性文人经常"作闺音"或为女性"代言"的文学现象上:这就是以"弃妇"和"妻妾"心态自拟的以男女比君臣的创作手法。这一现象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其根源就在于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维持这一结构的支柱便是严密的等级秩序。理解了中国血缘纽带下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强调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的社会/家国结构中,对男性的性别角色期望与对女性的期望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要求处于弱势伦理关系中的臣子、儿子、妻子(妾)绝对服从其君、父和夫,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属于女性的弃妇情结与妻妾情结往往会出现在男性文人的诗文中,并成为男性文人作品一道婉约而优美的风景,进而成为中国文学有史以来最独特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