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84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青年作家葛水平《比风来得早》把叙述的焦点集中在进城后置身官场的小官儿吴玉亭身上,通过对吴玉亭自身的被异化及其主要社会关系的被异化,深刻揭示出乡下人之被异化的主题。吴玉亭只是一个典型,官场只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乡下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被异化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2.
"影响的焦虑"是由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关于诗歌影响研究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后来的诗人对前辈诗人有着先天性的焦虑感。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吴趼人的《新石头记》后发现,《新石头记》中贾宝玉漫游海底一段受当时在《新小说》上连载的《海底旅行》的影响,在仿写过程中,吴趼人试图对《海底旅行》有所超越,而这一心态正是布鲁姆所说的"影响的焦虑"。  相似文献   
43.
作为吴文化的结晶,昆曲自明代经魏良辅革新后,即以苏州为中心传播到南北各地,但始终以苏昆为正宗,形成了“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局面。在昆曲的剧本创作和演艺方面,也以苏州派及吴中的昆班为上乘。特别是“虎丘中秋曲会”,更显示了昆曲发展中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4.
在地域文化中,吴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性知识,长期以来受到高度重视,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充分显示出吴文化之闳深博大。然而要在既往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则应充分重视吴文化历史演进的重新脉络化,重估吴文化古今典范的价值,建构更为通贯完整的吴文化知识谱系。如果我们着眼于一种后设性反思而又切实关注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发现的话,必须承认过去我们认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其实还有较大的质疑空间,而过去学界缺少研究的一些问题,更亟需在新的知识视野中,用地方性、民间性知识考察的方法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45.
吴文藻作为近代中国爱国归国留学生、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 ,借鉴美英等国高等教育方法 ,提出培养中国突出人才的具体标准要求及一整套方式方法 ,并付诸实践 ,为祖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社会学和民族学突出人才。其方式方法为当今祖国突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46.
卓越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它能使贫瘠变得富裕,使低俗变得高雅;无悔的人生是幸福的,它能使理想变为现实,使渺小变得高大.  相似文献   
47.
吴文化中的反抗精神、创业精神、敬业精神以及善长经商、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的意识,参与造就了开明书店;而开明书店以其先进的文化意识造就了具有民主意识、独立自由意识、开明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的“开明人”;吴文化和“开明人”对我们至今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48.
吴稚晖当时看来,教育是一个国家盛衰的"总因",而配称教育二字者只是科学工艺,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就在于科学工艺发展的迟滞.在批判国内旧式教育的同时,他编报印书,普及科学常识以提高国民素质,鼓吹科学工艺来倡导青年劳作.特别是他创造性发起的留法俭学运动和创办海外中国大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9.
台湾吴秀玉的《李绿园与其〈歧路灯〉研究》一书是在研究《歧路灯》方面带有总结性的学术专著。作者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并五次到李绿园生活过的许多地方逐一考察。书中对李绿园的生平、《歧路灯》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创作艺术给以全面论述,其中许多资料为首次披露。对《歧路灯》的修辞艺术分析得尤为独到,开辟了《歧路灯》流布和研究史这一新领域,对《歧路灯》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的评价比较公允和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50.
时穷节乃现,患难见真性。在汶川地震灾难降临的时刻,许多学校的老师以他们平凡的五尺之躯见证了这个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