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以探索油画的中国本土特征作为重要文化课题,在全国范围内七个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城市中,画展与学术研讨互动并举,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进行梳理研究,关注中国油画的文化定位,强调以油画语言为媒介、以传统文化为脉络,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体验与精神情感,是为达到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而...  相似文献   
52.
北京魏公村史顾(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北京魏公村形成了新疆街/新疆村,它有空间的历史基础。元朝将都城由前朝京西南莲花池水系向北高粱河水系的转移,使燕京西郊的畏兀人聚落置于大都城郊,并形成元廷畏兀儿仕宦家族陵园。明朝都城的南移又使之位于郊外,至清代萧落。其居民或伊斯兰化或融入当地人群。但这一地名得以延续,成为其后辈遗产记忆和意义调动的符号资源。历史学应关注主体对意义感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53.
陈乔见 《浙江社会科学》2020,(8):103-112+159
王阳明早年因实践朱子格物学遭遇困境而悟出"心外无理"说,此后他把朱子格物穷理说定性为"外心以求理",并等同于告子"义外"之说加以批评。阳明的批评虽然击中朱子学的要害但却并非完全相应。朱子的格物说颇为强调对外在物理的认知与节目时变的讲问商量。阳明强调廓清良知为头脑工夫,对外在物理与知识难免有所忽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的一些情形中,缺乏相应的物理知识,徒致良知亦无法实现知行合一。就此而言,朱子格物说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正关于《论语》研究的困境,宋志明教授为《〈论语〉哲学》所作的序说得很清楚。宋志明教授说:研究孔子,谈何容易!关于孔子的直接的思想材料,只有一本《论语》。文字不多,大约1万5千多字,如果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大概只用两个版面就够了。可是,就这1万5千多字,被中国人读了2千多年,据说《论语》的注本有3千多种。真可谓众说纷纭,使人莫衷一是。想借助以往的注本求得《论语》的原意,显然是办不到的事情。我觉得,研究《论语》,并非探求原意,并非探求所谓亘古不变的  相似文献   
55.
”与“我”是先秦文献中重要的第一人称代词,但是二者在不同语境中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庄子“丧我”中的“”、“我”便具有各自的含义,“”为本真之我,“我”为遮蔽本真的现象之我。由于“我”存在有诸多的困境而导致“”不能获得自由和显现,因此,庄子通过“坐忘”、“心斋”的修行方法来彰显“”的存在,实现人的生命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56.
庄子的“齐物”思想中万物与人一样,都是自然界生命的存在,在同一个生态共同体的根基下互通、共融,相互依存。庄子强调万事万物在生态自然中的平等关系,故而体现出其思想中深刻的生态审美意蕴。“齐物”是庄子用生态智慧的逻辑从人类主体的角度思考万物的平等性,通过“丧我”打破人类自视高贵的狭隘,也是庄子通过生态间性视域审视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侵占自然本性而实现生态存在的“自喻适志”,更是庄子冥合于道所追求的生态共生境界,最终实现“万物与我为一”的最高理想。庄子通过“齐物”观念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从而进入生态共生共融的审美境界,体现了人与自然万物无差别的和谐共处的生态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7.
香港本土作家西西的小说采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趣味性,不但给作品带来了新鲜感,拓展了作品内容的表现空间,而且还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对香港的都市关照.这是建立在儿童视角之上的对香港的独特观察与感受,充分表达出"港岛爱"的叙事主题.  相似文献   
58.
马丁·布伯是20世纪最有名的犹太哲学家,他的“余汝”关系与“它”关系、对话哲学、“相遇”、关系本体论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很多学科,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综观心理学理论的发展,马丁·布伯的思想为心理学理论的不断成熟起着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受到了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推崇,而且也深深影响了心理学后现代理论思潮的产生。在晚近,心理学家们又利用马丁·布伯的思想去研究家庭治疗、女性心理、心理治疗与咨询等领域。  相似文献   
59.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会主办,广东省美术馆协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承办,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海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港澳台三地协办的"鼎新华南——民油画邀请展"将于2012年12月30日在广东美...  相似文献   
60.
道与吾/我     
《老子》中的一组重要概念"道与/我"的关系在老子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一研究对于揭示《老子》的理性的"道"的概念在汉代被赋予人格神的意味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老子》思维模式,叙事结构和言说方式几个方面来探讨道与/我的关系,以期探寻《老子》之"道"在汉代被改造成为人格神是否存在一种理论上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