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王阳明的思想来源于理学又超越理学,创立颇具特色的心学,其本质或核心内容是良知,因此又称为良知之学。其基本观点是把人视为道德主体,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成贤成圣为终极关怀,并主要通过心即理、性自足、人人皆可为圣人、良知及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一系列命题展开,辅以讲学等实践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主张。心即理肯定了道德主体性、主体的道德自律,而性自足、人人皆可为圣人则体现道德意义上的平等与自由,良知与致良知昭示着主体的道德自觉,知行合一突显道德实践的作用。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现今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
佛、道和儒家思想对形成王阳明以"良知"为基础的"性自足"的圣人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圣人观的主要内容是:在道德认识论上,圣人是道德主体和道德客体、知与行的统一;在道德行为上,圣人是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价值载体;在道德修养上,圣人性自足,具备最本质的人性。王阳明的圣人观是对先儒圣人观的"自我超越",完成了儒家圣人观从"庙堂"到"人间"、从"书斋"到"民间"的伟大转变,实现了儒家圣人观的世俗化、大众化和民间化。  相似文献   
93.
追溯“心学”体系的闪光点,阐发陆象山“心即是宇宙、心即理”,“是理充塞宇宙,天地顺此而动”,“宇宙内事乃已分内事,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极”之说,洞察其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为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资源,是一种智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4.
姜颖 《天府新论》2013,(3):35-39
王宗传对正统理学易学作出了重大更新,实现了本体内在性转向和工夫论转向.其易学注重阐述心之内容即理,并由此将心提升为“质之天地,谋之鬼神”的超经验的宇宙本体.基于此,王宗传提出自反和不助的工夫论,突显了其心学易特点.本体论和工夫论的内在转向,是王氏解《易》的关键,也是《童溪易传》与《程氏易传》相异的焦点.  相似文献   
95.
丧我”是道家大德在气功修炼中亲证的极高境界,呈现出主客合一、空虚寂静、独立自在、自身同一、无边无际等极其神奇的境状特征,由此意味“丧我”属于形上超越境界;道之体也是道家大德在气功修炼中亲证的与“丧我”相同的形上超越境界,但庄子从不同角度视其为道之体和“丧我”;庄子之“齐物”,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融人道之体或“丧我”境界,齐化为毫无差别的虚寂之“一”,可见其“齐物”与道之体和“丧我”都是通过气功途径达到的同一形上超越境界。  相似文献   
96.
所谓"丧我",就是丧"我"之"成心",成心以己之方式切割世界,从而给他者造成了伤害,所以"成心"必须破除。破除成心的方法"莫若以明"是要求人们从道的角度来观物。以道观物即以无的态度观物。"以道观物",则"万物齐一"。所以庄子所说的齐物,不是说事物的界限消失了,而是人看世界的角度变化了。庄子在物的世界中坚持和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本身。  相似文献   
97.
崇尚质实是归有光文学思想之根基,以质为文是理解归有光文学思想两面性特征之关键。实的多重内涵生发出归有光文学思想的不同侧面。为学强调真知力行,为文主张文以明道,两者共同影响了归有光经世致用的文学观;道事实的创作原则,真情实感的抒发,以及以质为文的艺术追求,则构成了归有光文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8.
道与吾/我     
陈亚秋 《船山学刊》2007,(3):119-121
《老子》中的一组重要概念"道与/我"的关系在老子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一研究对于揭示《老子》的理性的"道"的概念在汉代被赋予人格神的意味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老子》思维模式,叙事结构和言说方式几个方面来探讨道与/我的关系,以期探寻《老子》之"道"在汉代被改造成为人格神是否存在一种理论上的必然。  相似文献   
99.
陶博先生的书法结体丑陋 ,笔画生拙 ,气韵厚重 ,情调高古 ,在当代书坛上独树一帜。陶书形画丑拙、气韵厚重的独特风格 ,得益于他从小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坎坷的人生磨难和高旷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0.
<正>职场表面上看起来很难料理,不少人都有切肤之痛,甚至连颇有经验的高手也往往会有虎落平阳的经历。那些勤勤恳恳卖力工作者也无法避免惹出祸端,行事低调或者没有任何工作伦理、工作业绩的"老好人"却往往年终考评得优秀,提前晋级涨工资,因此,常常让人感慨"人比人气死人"。如明代的杨基在《闻蝉》中早就感慨过:"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这其中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