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王明德 《天府新论》2008,(1):131-137
周代都城发展在中国都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多方面开创意义,对后世都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创立的都城营建制度成为后世都城发展的蓝本;它所确立的择中立都原则成为后世建都的主要原则,并直接影响了后世都城的分布格局;它所开创的两极都城发展格局标志着黄河流域政治轴心区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杨松茂 《唐都学刊》2003,19(1):145-147
环境经济发展模式是城市政府把城市作为最大的产品进行规划、建设和经营,以环境建设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环境经济发展模式是西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架构西安营建环境经济发展模式。统一思想认识,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改善城市布局,高标准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加强文化环境建设,探索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应成为西安营建环境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扩张导致高校校园景观趋同性严重,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在于文化的缺失。从社会和校园两个角度入手阐述高校校园景观的文化教育功能,分析高校景观文化建设现状。以环境心理学、园林景观等学科为支撑,尝试对高校景观文化营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杉木种子园的营建技术,包括园址选择、园内区划、建园材料选择与配置、接穗采集、嫁接方法、土壤管理、树体管理、花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工作,为加速杉木良种化和高世代育种进程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费誓》为《尚书·周书》中的一篇,《书序》及《史记》都称该篇为鲁侯伯禽所作,但后人有不少对此疑而不信,今人则因春秋时期的鲁僖公曾与淮夷争斗,以为《费誓》作于此时。其实,鲁国与淮夷之间的冲突是长期的,周初尤烈,周成王十三年,周公去世不久,鲁侯伯禽曾经会王师“伐戎”,《费誓》可能即作于此时。至于费地所在,后世学者由于不明今山东鱼台境内古费地的存在,遂多误指其为后来鲁国季氏费邑之“费”。实际上,伯禽之时,鲁国势力未至此。《费誓》之“费”应指古费国之“费”,在当今鱼台境内。  相似文献   
17.
判断德治思想是否产生不能以德字是否存在于甲骨文为依据,从历史事实看,德治思想在殷商时期就已经产生,周初的德治思想显然在总结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不过内容更为广泛和丰富.明德保民是德治思想的核心,周初统治者赋予它实实在在的含义,从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盛世,而这一盛世对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5,(4):17-21
钱穆考论古史地理,并不单纯考证地名、地理,他的古史地理研究不属于传统的地名簿记之学,而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典范。他在《周初地理考》一文中提出周人由山西往陕西迁徙、发展的看法,成为研究周初发展的重要一说。该文运用一些研究古史地理的方法,包括地名研究法,地名迁移,人以地名,非地以人名;地望研究法,考论古史地望、人事要结合当时历史条件,以诗释史,运用声韵学等。虽自圆其说,但在研究方法、阐释文献、处理神话与历史的关系等方面都有不足,如:在研究方法上犯了征之于古迹求之于音似两大毛病;在处理神话方面,把神话人物当作历史人物,没有运用考古资料。这些限制了该文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选取闻喜县城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空间演进作为切入点,从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两个方面,着重总结现代闻喜城市形态演进的功能与格局等特征,总结城市空间形态演进历程中存在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当前闻喜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未来闻喜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提出建议,进而提出中小城市应通过传承和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的手法来进行人居环境营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民居特色的传承,已经不局限于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模仿,而是逐渐转向对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和生态经验的借鉴.本文试图深入发掘川东民居的地方性营建特色,通过从整体聚落组织到个体空间形态的梳理,探讨川东民居是如何由形态向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