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508篇
劳动科学   140篇
民族学   120篇
人才学   113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868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250篇
综合类   2031篇
社会学   563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王俊文 《学术论坛》2007,30(12):33-37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准确而深刻地解读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外交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观进行了阐述即独立自主是"和平外交"思想的前提与基础;和平共处是"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在主线;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是"和平外交"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82.
要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必须进一步搞好中国的文化建设,努力提升中国的“文化实力”。其中,培育现代民族精神、重视社会科学的创新、大力培育中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向世界推销中国文化的力度,是提升中国文化实力的几条重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3.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原称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传统和科学哲学传统的对峙和融合贯穿了过去三十年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传统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有意识形态的优势,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科学哲学传统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强调学科自主性,重视学科建设.两个传统和平共存,但带来了这个学科的致命问题:名实长期冲突,学科定位不明.  相似文献   
84.
世界和平是池田大作的价值追求。他控诉战争的灾害,认为狭隘的国家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以及民族偏见和不信任感是世界和平的障碍,而消除障碍的途径是国家和人民的沟通和了解,特别是人性革命。他的世界和平的价值追求与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而理论基础则是人本主义的哲学观,反对暴力的东方价值理念和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他通过广泛的对谈和沟通,创办教育及文化教育交流,发展创价学会等活动实践他关于世界和平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5.
伯恩施坦"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这一观点,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伯恩施坦关于"最终目的"的理解和当时社会民主党"通常"的理解存在差异伯恩施坦理解的最终目的是"未来社会的具体模式或设想",而社会民主党人所理解的最终目的却是"夺取政权"。伯恩施坦反复指出,如果凭空描绘未来社会详细图景,就会导致空想,但是当时社会民主党人并没有热衷描绘未来社会的图景,因而他所反对的这种空想,一是为其误解和背叛恩格斯晚年思想寻找借口,二是为进一步推行其渐进、改良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方式服务。  相似文献   
86.
李珂 《兰州学刊》2005,(2):165-167,300
为了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更多地引进外资,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对相关法律和条例进行了修改,以符合TRIMs协议的各种要求.其中的透明度问题是中国加入WTO所要履行的最重要义务之一.本文着眼于TRIMs协议中的透明度原则在中国入世后的适用性,结合我国入世时的相关的法律制度改革,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改革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7.
李兴斌 《文史哲》2005,1(4):19-26
先秦兵家和平思想的基本内涵:一是以禁暴除乱和安国保民为战争的终极目的;二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战争获胜的理想结局;三是以“修道保法”和赢得人心为战争获胜的坚实基础;四是高度重视智谋的作用并以之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五是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常备不懈为和平的可靠保障。先秦兵家和平思想有着久远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首先,爱好和平、追求和平和维护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中华民族在战争理念上赞成并支持反抗侵略的防御战争而反对向外扩张的侵略战争;其次,批判不义战争、谴责滥杀和破坏是历代贤哲的一致做法。兵家和平思想在今天仍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第一,它为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不义战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有力的思想武器;第二,它为我国和平崛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88.
基辅罗斯灭亡后,乌克兰大部分领土逐渐并入波兰版图。残酷的经济剥削和宗教迫害导致乌克兰爆发了反对波兰统治的哥萨克起义。通过1654年的《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与俄罗斯两个斯拉夫民族重新合并。时至今日,俄罗斯与乌克兰围绕《佩列亚斯拉夫协议》的性质和影响争论不休。尽管,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有学者认为协议是军事政治同盟条约,或者至少说明乌克兰是俄国的附属国,但仍有不少乌克兰学者倾向认为,这是两个权力平等的伙伴国之间协议。而很多俄罗斯学者却坚持认为,协议的存在说明乌克兰被直接并入俄国版图。无论有多少分歧,必须认识到,该协议对17世纪欧洲国际关系、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以及乌克兰民族的历史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9.
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逐步形成了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海权建设成为推动和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关中国的根本利益。当前,中国的海上战略形势严峻,海洋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大力推进海权建设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应该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海洋开发;积极运用外交手段妥善解决海洋权益纠纷;并积极建设一支具有强大军事威慑力量的蓝水海军。  相似文献   
90.
春秋时代晋国历史中,从早中期积极进取、尚功好斗,到后期赵武、韩起、魏舒三人和平政策的转变,不仅改变了晋国的政治传统,而且对整个春秋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催生了儒家、道家的和平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