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88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41.
论析《老子》对军事的战略主张 ,谨慎用兵、胜利原则以及将帅与士兵的素质要求和临战心态。强调守土有责 ,侵人无权 ,特别论述了战争的危害性 ,有反战倾向。还对“吉事尚左 ,凶事尚右” ,作了与古人不同的解释 ,展现了《老子》论兵的特色与精华  相似文献   
542.
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是指的沿边境的18个边境县(市、区),这里聚居了赫哲族、鄂伦春族、朝鲜族、俄罗斯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是典型的民族地区。积极促进边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黑龙江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保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必要措施,是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边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此,需要扎实深入地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协同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四个特别”民族干部培养;制定更加切实的动态边民管理政策;坚持边境民族地区与城市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齐头并进;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基地;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深度融合。做到因情施策,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543.
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及其思想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是一个从点题到破题,从概念到重大原创性论断,从理论到方略,逐步发展、深入与升华的过程,这些重要论述及思想深刻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重大意义、原则方法和实践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中央民族大学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办学治校的根本方向,我们必须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更加深入地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工作做细做实,以此高质量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工作,深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进程。  相似文献   
54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需要多学科学术共同体通力合作、长期跟踪、务实沉潜、协同发力。解释水平理论强调,对事件的解释水平会随着心理距离的变化而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产生影响。基于这一理论,如何将“硬内核”有效进行“软传播”是摆在当前生动、真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当前框架以官方媒体话语为主导的宏大叙事体系中,建议适时适度纳入分层次、多模态叙事策略,嵌套行为科学的研究范式,引入目标框架、特征框架、损益框架、时间框架、示范框架等丰富多样的选择框架,以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的实践表达。  相似文献   
545.
在对运河漕运与商贸活动的共同参与中,随军定居通州北运河流域的回族民众基于行业分工,与汉族民众结成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在外敌入侵、漕运中断的背景下,北运河沿岸回汉两族的互动交融从对运河漕运的共同参与转变为对侵略者的共同抵抗与危机关头的互助,回汉两族的关系也从原生形态的依赖与协作转变为对共同命运的承担。在继承运河遗产的当下,北运河沿岸的回汉两族将族际交往的规范内化,在实现文化共享的同时,以族际收养和族际通婚的方式推动着民族的交融,延续、丰富和发展着回汉两族互动交融的实践。  相似文献   
546.
文章以近代康区汉藏民族大规模交往交流交融为典型个案,对文化自觉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指出,在近代康区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存在两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一,是文化无意识,主要表现为汉藏民族双方完全出于实用、方便和喜欢,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层面的习俗相互渗透与吸收。这主要着眼于生活的实际需要和方便,双方并无明确的文化意识。其二,是在意识到彼此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汉藏民族双方为拉近距离、消弭隔阂和增加亲近感,主动建构或创造了一系列双方共有、共享的文化,同时也存在为增加彼此的共同性而主动隐匿、削弱和淡化自身文化特征的情况。这些均是出于文化自觉的行为。文章认为,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文化自觉的作用和功效远远大于文化无意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文化自觉正是在不同民族接触交往中形成或创造共同文化与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7.
系统对比不同时代“百苗图”系列文本所收条目,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该书所载条目数量不断增加,康熙《贵州通志》收录有六十多种,意大利藏《百苗图》所收条目达到了一百余种。此前的研究者虽然做出了诸多解读,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交往交流交融讨论并不多,这与博厄斯在100多年前提出的“辐合趋同”理论相互抵牾,论文从“协同演化”的角度,探索文献典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地方实践。  相似文献   
54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高校助力青年大学生凝聚普遍意义的民族情感、强化中华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多种共同体样态,其中内含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的文化共同体是激发高校大学生归属意识的关键。作为各民族成员的共同精神图景,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以公为先的义利观念、和而不同的共存原则、各民族相辅相依的奋斗历程等丰富资源是高校教育场景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元素。在高校教育中,应在辩证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大学生共同体意识共生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融入内容、创新融入方式、完善融入机制等路径唤醒大学生共同的文化生命以及对共有身份的归属感,确保铸牢共同体意识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549.
现实和历史情境要求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强化情感的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共情力”。因此,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感建构的现实基础,自觉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共情力”,对新时代有效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赋予新的内涵。青年民族干部是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如何帮助青年民族干部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观念意识,并将之内化为青年民族干部的日常生活,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与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不同,常人方法学以“普通人”为观察视角,以日常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解决日常问题为导向,形成了“场景性”“索引性”“权宜性”“自反性”分析等系统研究方法,能够解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实践走进青年民族干部日常生活的内在机理。由此,在青年民族干部的成长场景下,应以民族政策为权宜参照,以共享知识体系指向“共同体知识”,通过保持“政策”与“文化”的自反性和可说明性,以期在青年民族干部的日常生活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