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88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创造社作家的漂泊小说,是一份独特的文学成就,尤以两位主将郭沫若、郁达夫的创作更为突出.由于他们去国留学的个人经历不同以及其写作风格的差异,他们各自笔下的漂泊者形象又各具特征.郭沫若笔下的漂泊者是"苦旅者"的形象;郁达夫笔下的漂泊者是"哀旅者"的形象.这类形象以其独特的韵味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同时也以其形象魅力的展现,彰显了漂泊小说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2.
73.
74.
杨慎是明朝著名文人,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流放云南。在云南民间社会,留下众多与杨慎相关的传说,与地方风物、节日风俗、民间艺术、景观叙事密切相连。杨慎传说具有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属性,深刻影响了云南民众的文化记忆、道德伦理和文化审美,并在地方文化认同和区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并增强了云南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掘杨慎传说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既能够为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文化资源,又能推动民间传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5.
马克思始终关注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则是马克思关注的重中之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马克思需求理论认为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从低层次需要走向高层次需要的过程。自然需要构成了各民族交往的基础和雏形,社会需要开辟了各民族的交流社会路径,精神需要拓展了各民族交融的精神渠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马克思需求理论体系分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当下正确把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知物哀”论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提出的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在幕府封建统治的时代背景下,“知物哀”论是作为以儒佛为中心的“劝善惩恶”论的反话语而被建构起来的;其本身包含着强调文学自律以及注重现世、以人为本的诗学主题。因此“知物哀”论具有时代的超前性,对日本近代文学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7.
儒家抑情,道家忘情,世说重情,《世说新语》刻画了众多风流人物,展现了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深情、任情、哀情等,情占据了心的主导地位"。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晋人对亲朋好友,对天地万物,无不充满着深情,可谓"一往有深情"。在诸多种类的情中,主要是哀情,哀叹生命的短暂,人在时间面前的无可奈何,人亡、物亡、生死之别的悲情、万物匆匆一瞬的哀情。  相似文献   
78.
刘涛 《北方论丛》2013,(1):18-22
南朝哀祭文兴起于诔文衰落之时,就功能而言,哀策文、祭文与诔文相似,皆通过颂扬死者德行勋绩以寄托哀思.就使用对象来说,哀策文主要用于皇室成员,而祭文则灵活多样,既可以祭人,又可以祭神或祭物.从语言形式看,哀策文、祭文均以四言为主,兼有少量六言或七言,与时文风气完全相合,南朝哀祭文以骈体行文,追求藻绘、用事、声律及对仗等形式技巧,颇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9.
姚贱苟  于恩洋 《民族学刊》2021,12(2):23-30, 9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十九大写进党章的重大决策,是党和国家与时俱进的政策创新,并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的众多根据。而在这众多根据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利益。在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百年以来的各个阶段,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策利益与政策认识的互动的逻辑:横向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政策利益的物理空间与政策认识的思维空间的辩证统一,纵向表现为政策利益与政策认识为一致的自生、共生至同生的交叉并存的历史特征与趋势。这种历史特征与趋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反右扩大化和文革、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得以逐步完善,并发展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政策新战略。为实现民族政策新战略,应从人民本位上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利益,从政治团结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联结,从经济合作上健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互动,从文化交融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实现。  相似文献   
80.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新疆天山南北的农牧区社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在前期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关注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思想,进而将其用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多民族关系;同时,谷苞先生认识到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前提,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这是谷苞先生最重要的民族学研究成果。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并对中华民族进行长时段的形塑。谷苞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理论,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资源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