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哈尼族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英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94-98
以梯田文化为核心的哈尼族传统文化蕴涵着人与自然、人与人协调发展的和谐观。其中的水文化、梯田稻作文化、择居文化、适应文化,对当今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2.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凝聚着哈尼族的音乐智慧和才能,展现出哈尼族独特的演唱天赋。《栽秧山歌》是研究哈尼族文化及其民族性格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红河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主要谱例。 相似文献
43.
何作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4):30-33
红河流域哈尼族有树葬、水葬、火葬和土葬等多种形式和分类,体现出哈尼族人生阶段丧葬习俗礼仪中的二元多维的人际关系:即现实的人世关系与宗教中的鬼魂体系交互作用的"事死如事生"和原始血缘"过渡性"的人际关系、悲文化与喜文化交互作用避祸求福的人际关系、血缘婚姻家族与地缘性同胞邻居交互作用的血缘与地缘混合的人际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罗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4):81-83
本文运用实地凋查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傣、哈尼和布朗族妇女的受教育情况.指出其共性是民间教育,传播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不平衡性是各族妇女受学校教育的程度不同.教育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方式对知识的需求作用,经济条件对教育的影响、宗教教育与妇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46.
47.
白云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4):56-58
本文从哈尼族对物种起源及其期盼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观念;寨址的选定;昭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方式等方面,探讨哈尼族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48.
49.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06-113
为了解云南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与汉族居民相互的文化适应情况,以哈尼族聚居区为目标,使用双维度文化适应问卷,对金平县马鞍底乡的511位哈尼族和汉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同化,分离和边缘化文化适应倾向得分都高于融合型,但不同民族间总体关系和谐。此外,哈尼族和汉族居民的文化适应倾向受到文化水平,定居时间,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影响,但具体表现有所区别。研究对可能影响文化适应状况的个人原因,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促进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和谐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在国内民族地区对双维度文化适应理论进行进一步检验和发展,并提升其应用价值的必要。 相似文献
50.
通过实地考察,立足于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角度,从箐口村传统民居聚落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聚落景观及建筑材料的巧妙应用等方面,研究箐口哈尼族聚落所具有的良好生态居住效果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