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2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180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10篇
人才学   1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052篇
理论方法论   461篇
综合类   7129篇
社会学   675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623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639篇
  2011年   864篇
  2010年   936篇
  2009年   856篇
  2008年   980篇
  2007年   736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681篇
  2004年   662篇
  2003年   499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晚清掀起的外国文学作品译介大潮中,“冒险小说”作为一种全新的文类被译介到中国。结合晚清社会语境,重点探析冒险小说译介于晚清中国的历史文化成因。研究发现:晚清冒险小说的译介主要源于民族生存危机对男子气概的呼唤,又得益于小说社会地位的整体提高,同时也与冒险小说的文类特点密切相关。冒险小说所弘扬的冒险进取精神有助于改造国民奴性,激发国民的男子气概,契合救亡启蒙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32.
33.
近几十年来文学界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以前对他的文学批评和政治批判发展到后来对他的作品的肯定和重视,期间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尚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4.
《坚实的曼荼罗》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力作。"曼荼罗"之舞是该小说的核心意象,主人公亚瑟正是通过跳"曼荼罗"之舞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文章从"曼荼罗"意象和亚瑟"曼荼罗"之舞的象征意蕴入手,分析亚瑟与其他小说人物如达尔西、波尔特太太和瓦尔多等人的关系,揭示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35.
解构历史:新历史小说与穿越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历史小说在我国文坛出现后,历史的叙事开始由重实写嬗变为模糊化。穿越小说是21世纪初继玄幻小说、轻松历史读物、盗墓小说之后又一种文学样式。新历史小说和穿越小说的出现。使旧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变成平民叙事,由以前历史小说努力再现和还原历史变为解构历史。但在解构历史的过程中,它们在对历史真实性的态度、叙事角度、时空观念等方面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36.
舒非 《东西南北》2010,(1):29-29
女人代表的不只是性别,还有属性。  相似文献   
37.
仙凡婚恋故事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从小说类型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天鹅处女型、螺女型、洞穴仙窟型和仙女下凡型等类型.这些故事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表现了当时民众与士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内心欲求.仙凡婚恋故事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神仙信仰的盛行、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和门阀世族制度的存在都是催生仙凡婚恋故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红楼梦>所具有的丰富思想蕴涵和美学价值, 使得它能够在较大空间内与西方小说进行相互比较,这一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在国内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就出现了从诸多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本文将这些论文大致归为三类,即对作者相似的时代背景的比较、人物形象比较与象征意象比较,分别考察其比较的思路和方法,并作出一粗浅总结,为今后在这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比较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9.
徐俐 《可乐》2010,(2):47-47
女人的声音以何为美,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些传统小说描绘女人形象,提到女人的声音常用“声如莺啼”之类的词,可见莺啼之声是深得部分人喜爱的,尤其是男性。  相似文献   
40.
陈虻不死     
柴静 《可乐》2010,(7):18-19
2000年,我接到一个电话。“我是陈虻。”说完,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可能想给我一个发出仰慕的尖叫的时间。“谁?”“中央台的陈虻。”他挺意外,“我没给你讲过课?”“你是哪个栏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