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4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760篇
理论方法论   283篇
综合类   2091篇
社会学   108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观念有效性的判据是反思意识所操持的存在概念 ,而这个存在概念只能来源于意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因此 ,对意识存在普遍形式的分析正是寻求使一个观念有效的普遍条件的道路。就普遍形式是意识经验的逻辑前提而言 ,这条道路是一种先验思考。而前提批判的彻底性要求 ,逻辑地规定它应当具有无前提性的怀疑论起点 ,并且 ,由揭示存在形式这一任务所决定 ,必须由之开始进行内在构成分析 ,从发掘一种意识存在形式的零散构成要素到综合而确认关于这种意识存在形式的概念。  相似文献   
22.
时代创伤给铁凝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痛苦烙印,历史的责任感使作家敢于直面历史,去触摸那根枯燥乏味而又纤细敏感的神经.反思曾经的疯狂岁月,"五四"启蒙运动很自然地成为一面镜子,"文革"的封建性与法西斯性更在于它将已掀翻的"吃人"的筵席再次搬上历史舞台,用封建的血统论和极其残酷的血腥将无辜的生命置于死地,是对历史和人性的背叛.  相似文献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两大后现代性的特征,即拒斥形而上学和辩证批判的方法。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关注人类现实生活,主张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但并不反对主体的存在;它立足社会实践,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建立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并不是建立一个主客不分的混沌世界。  相似文献   
24.
何满子不仅学养深厚、治学严谨,而且禀持良知而履行着社会批判职责。其最有力度的社会批判,是就我国当代文艺史上的理论、事件所做的辨析,其中涉及的都是重大而敏感的问题。比如,伸张文学的自由精神,为文学的独立性所做论证,揭露实用主义政治尤其是权力政治对文学的摧残等等。  相似文献   
25.
中国现代作家在观照民俗文化时 ,其选择取向往往是单一的 ,即或取眷顾态度或持批判立场。唯独沈从文例外 ,他在观照湘西边地民俗文化时 ,既彰显其优美、和谐的一面 ,又批判其落后、滞重的一面 ,呈现出双向选择的取向。  相似文献   
26.
十九世纪末的西方尼采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鲁迅,历史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结合点。尼采思想与鲁迅的文学性格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本文对反现代化思潮的一般特征进行了概括 ,在指出了该思潮局限性的基础上 ,重点阐述了其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批判现代科学有两种路径,即形而上学的批判和社会学的批判。所谓现代科技对人类的统治,其根源在于社会统治本身;要消除现代科技对人类的威胁,归根结底要靠合理的、非统治的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29.
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的母亲大多是有悖于伦理常识的形象,她们构成张爱玲式的"巫母群像",这种母亲形象表现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批判。此倾向的形成,与张爱玲对其母亲的情绪记忆密切相关。同时,张爱玲对母性的批判也暗含着她对女性及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期待。  相似文献   
30.
现代性批判是生存实践活动的自我批判,因而是超越认识论的存在论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并不是诉诸于抽象的人本主义应然逻辑,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现代性问题并不是人类理性迷误的结果,而是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的产物。所以,扬弃现实异化的可能性及途径是社会生活本身给出的课题,不是站在历史之外所能设定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