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刘小枫 《江汉论坛》2022,(10):71-82
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旗手狄德罗是一个“自由思想者”,而这个名称在18世纪与“自由放荡作家”是同义词。狄德罗的启蒙哲学的确与自由放荡文学粘在一起,《泄密的珠宝》《怀疑论者的漫步或条条小径》《达朗贝尔的梦》以及《拉摩的侄儿》等作品与《哲学随想录》《对自然的解释》等哲学作品相互发明。直到今天,要搞清这类新哲人或“自由思想者”的起源,仍然是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政治史上的一道难题。要澄清这一问题,人们就得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他的写作具有精致的“引诱”风格,这看起来承继的是古典风格,实际却开启了一种新的“反讽”模式,显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念”。如果说马基雅维利“更新了哲学”,那么,狄德罗则证明这种“更新”的代名词是哲人品质的沦落。  相似文献   
42.
黄瑞成 《学术月刊》2015,(4):95-101
尼采在其学术思想生涯的起点上参加了“普法战争”,并从这一现实的政治行动中获得了其哲学的核心观念“权力意志”。未曾以“战争”为主题的哲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哲人:尼采完全有理由避免参战,却毅然要求参战,这是深受苏格拉底战争经历的影响。孔子参与并一度主持鲁国政事是为了“治国”,苏格拉底参加三次战役是为了服从城邦的法律,尼采服务于战争是“为祖国效力”:真正的哲人与城邦或祖国休戚与共。然而,政治哲人参与包括“战争”这种政治的极端状态在内的具体政治实践,终究只可能是一种短暂的“政治”行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尽管真正的哲人都不是“和平主义者”,但真正的哲人都不以“匹夫之勇”为其德性。真正的哲人明白,民众眼中的“胜利”,终究只是“被缚的囚徒眼中火光映照在洞壁上的影子”。  相似文献   
43.
论哲人科学家哲学思想的多元张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醒民 《学术界》2002,(1):171-184
本文以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爱因斯坦为典型案例 ,剖析了哲人科学家哲学思想的多元张力特征 ,进而探究了形成这种鲜明的、共同的特征的缘由 ,同时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44.
作为一名哲学家,尼采反哲学。然而在《悲剧的诞生》这一高扬艺术贬抑哲人的书中,尼采却又对俄狄浦斯这个极具哲学气质的悲剧人物表现出特别的欣赏和留恋。俄狄浦斯对智慧的爱帮助他登上王者的宝座,同时又把他推向悲剧的深渊,他的悲剧就是哲学家的悲剧。这既说明颠覆悲剧的哲学家不可能真正置身于悲剧之外,又暗示哲学家通过他对智慧的爱成就了新的悲剧。哲学家不能遏止自己的求真意志,这一意志同样会把他引向永恒轮回。尼采的悖谬在于,他鼓吹的"非哲学的"生存仍将以一种哲学的方式得到实现;他像悲剧英雄一样兼具酒神和日神双重性格。藉对俄狄浦斯的认同,尼采把自己投身为他所心仪的希腊悲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5.
柏拉图的《泰阿泰德》中有两段为人熟知却常被忽视的离题话,姑且可称作“助产术”和“离题漫谈”。本研究就着眼于这两段隐匿于柏拉图知识论名篇的文字,并对其中所描述的两种典型的哲人形象展开分析,力图诠释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差异;同时,这两种哲人形象作为两种范式,其背后存在着对于哲人的两种理解,而这不同的理解当中,更是潜藏着对于哲学史的现实关切,即为我们考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本人作为一个哲人所呈现出的形象提供了一个维度。通过对于文本的解读,也尝试为《泰阿泰德》中的这两个段落提供一种解读,从而见微知著地使柏拉图用这部对话所要呈现的问题之整体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46.
论美     
竺柏岳 《中华魂》2013,(10):24-25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小孩都会无意中谈起美,说谁长得漂亮,谁长得难看。这其实就是在运用美学的审美欣赏。但美究竟是什么?它可谓是人类的一位神秘伴侣.似乎只有欣赏而不可言喻,致使古往今来人们不倦地寻觅它、思慕它、研讨它,层出不穷地宣读着各自的答案,可又莫衷一是。以至于西方哲人黑格尔也说:"乍看起来,美像一个很简单的概念,  相似文献   
47.
    
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宝贵. "今"最可宝贵,哲人耶曼孙曾说:"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定,而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相似文献   
48.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徽州婺源城南明道坊的虹井,升腾起一股彩虹般的紫气,就在此刻,一代哲人朱熹在尤溪郑义斋馆舍诞生了。  相似文献   
49.
《人生与伴侣》2011,(10):4-4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音乐是世界对人类最好的恩赐。美国某两性关系学家近日研究发现,音乐是求爱的最佳手段,在一曲温馨优美、荡气回肠的情歌面前,很少有人能不打开心房。研究人员发现,在动物界,绝大部分雄性鸟类是通过一展歌喉来征服雌鸟的。在人类世界,一些地区的居民至今保留着求婚时“对歌“的风俗。  相似文献   
50.
贫与病在中国的古代诗文中有较多的咏叹,对此,陶渊明的作品也不例外。不管是出仕还是归田,不管是在早年还是中年晚年,他的作品都涉及到了这一现象。贫穷的困扰和病痛的折磨,成就了陶渊明的诗文,也成就了陶渊明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