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哲人对话     
老灿 《新天地》2013,(1):17
在我们玫瑰街上的药房大门两边,各安放着一排座椅,每天一早一晚,许多老人坐在那里闲聊。一天晚上散步,我坐在那里歇息。无意中捡到了老人们闲聊的耳食。觉得有趣,故将之记了下来,以飨各位。他们聊的话题是:老人应给后代留下些什么?甲:首先是待人处事的良方。乙:他不一定听。甲:但你必须留。丙:第二呢?  相似文献   
92.
国内哲学界紧跟西方哲学最新思潮的脚步已有许多年头了,应该说,这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拓展视野正面对待西方哲学的一个可喜的现象。然而,当我们回头检视我们从西方哲学那里究竟学到了些什么的时候,也许会发现,除了"紧跟"以外,我们几乎一无所获。我们埋头跟踪西方哲人的思想轨迹亦步亦趋,这种跟踪不需要自己动脑子,只需要有灵敏的嗅觉,我们渐渐从西方哲学中嗅出一股熟悉的味儿来了,并再一次用我们的思想远航证明了  相似文献   
93.
用古典东西文本之比较,来展现两种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下,柏拉图与图斐利对哲人的命运、自然与正义、哲学的意义等问题思考的关联与差异,从而显示出古希腊与伊斯兰哲学的丰富内涵与不同旨趣。  相似文献   
94.
赫哲族人口虽少,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民族。根据赫哲族古老民歌《想情郎》、《狩猎的哥哥回来了》改编的《乌苏里船歌》早已家喻户晓。赫哲人灿烂精美的鱼皮文化更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赫哲族曾和我国东北其他兄弟民族并肩战斗,抵抗沙俄入侵、反对日本侵略,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辽阔的东北边境。  相似文献   
95.
《理想国》第七卷中,苏格拉底提出的哲人王观点与他在第一到六卷中的正义论证相矛盾,构成了一个分析性的悖论。按照分析进路的基本原则,苏格拉底必须满足三个逻辑要求才能应对格劳孔等人的挑战,但第七卷中他所做的解释并不能符合这些要求,根据分析进路为苏格拉底提出的辩护方案也面临各种困难。通过把全部对话视为一个辩证的上升过程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并重视上升过程本身和特定概念的含义转变,作为一个分析性悖论的哲人王困境将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96.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09,(13):140-140
一个人有能力做神.却生而为人,他就成为哲人。 苏格拉底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心中有神的全知,所以知道人归根到底是无知的,别的人却把人的一知半解当成了全知。  相似文献   
97.
《国际人才交流》2004,(9):18-21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记者:上海市政府在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请您谈谈市外专局在聘请外国专家及海外留学人员方面所做的工作?蔡哲人: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基础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对人才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统一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定位,积极贯…  相似文献   
98.
99.
四、骷髅:秘密精英社团的标志 2004年曾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当时两位候选人,共和党的小布什与民主党的克里摆开架势,唇枪舌剑,闹得不亦乐乎。殊不知此时耶鲁大学中的几个白骨骷髅正在龇牙咧嘴暗中发笑。原来这两位或炙手可热或潜在的政治大佬三四十年前皆是耶鲁大学“骷髅会”中籍籍无名的毛头小伙子。岁月流逝,当年乳毛未褪的两个小牛崽如今殊途同归,从不同的方向终于爬向美利坚合众国最高的政治舞台对打作秀,引得庶民百姓咽着唾沫仰脖观看,以为他俩代表了美国主流社会的两种思潮,势不两立,岂非令骷髅们私下嘻嘻窃笑不已。  相似文献   
100.
第一次从哲学、国学、诗学的向度较为全面地解读王充闾及其散文。由于哲学的思辨已融入王充闾思维,所以他的散文充满了哲理的睿智。作为学者的散文家,其作品几乎无处不闪耀着学术之光。他举重若轻,在似乎不经意的漫笔中,让你感受到震撼。其散文好似清风,把知识之门吹开,让你在快意中感受到学术的清凉,又好似润物无声的细雨带着学术的颗粒,浇灌你的心田。他以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手法写散文,使他的满怀诗情像泉水一样流淌于字里行间,初看似乎看不到诗在何处,而细读则无处不是诗。王充闾之所以能成为散文大家,其原因大约有三个"一",即一生读书,一怀才情,一场大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