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28篇
  免费   813篇
  国内免费   206篇
管理学   623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237篇
人才学   140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9364篇
理论方法论   1818篇
综合类   13333篇
社会学   649篇
统计学   95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1623篇
  2013年   1273篇
  2012年   2036篇
  2011年   2195篇
  2010年   1933篇
  2009年   2009篇
  2008年   1945篇
  2007年   1547篇
  2006年   1448篇
  2005年   1372篇
  2004年   1327篇
  2003年   1090篇
  2002年   927篇
  2001年   798篇
  2000年   614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在新世纪开始不久的时候,认真回顾与审视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教训,评述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沿问题,展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2.
从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 ,到江泽民同志进而提出了“创新动力论”,并筹划建立完善当代中国“国家知识创新体系”,说明我国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不仅面对着大量的自然科技新问题 ,而且面对着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新问题 ,亟待创新解决。江泽民同志最近的三次讲话表明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解决这些新问题中的创新功能 ,是不可替代的 ,它构成了中国知识创新体系的难以或缺的主导子系统。  相似文献   
153.
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网络法问题 ,而针对网络法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部门法学领域 ,对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探讨还很少。立足于法哲学理论 ,在阐释了法哲学的任务、网络中存在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模糊性表现的基础上 ,提出了网络法问题的本质就在于网络条件下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的模糊 ,提出了该模糊性是导致网络条件下自由的边界模糊和权利冲突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解决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思路。  相似文献   
154.
尼采以他非理性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观所建构的哲学体系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石理性予以猛烈的抨击 ,在彰显了非理性面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同时 ,完成了西方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孕育和开创了新文化的萌芽和源头。  相似文献   
155.
156.
157.
2006年6月22日,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了人文社会科学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刘树道,校党委副书记陈建新,副校长陈铁群、彭新一、王迎军、李琳、彭说龙,校长助理、科技处、社科处处长李本祥出席了会议。教育部社科司何健副研究员、广东省社科联李恒瑞副主席应邀作重要讲话,浙江大学社科处褚超孚副处长、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建设办公室张建华主任应邀作经验交流。全校各有关单位和教师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陈建新主持。  相似文献   
158.
一、“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所谓“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组织系统各级管理者、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组织的生活的长期营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共同信念,对外具有个性的学校整体价值理念、思想信仰、管理哲学、学校目标、历史传统、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师生员工心态,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当代文化思潮和高校管理方式的交叉,是学校产生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根源,是高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核心,是高校整体素质和美好形象的体现,是打造高校知名品牌。构成和谐管理模式以及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的灵魂。“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至少有三个优点:  相似文献   
159.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专家研究也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科学发展和理论研究水平愈高,这个国家和地区对社会历史规  相似文献   
160.
为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经济文化发展建设的结合,促进沈阳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与辽宁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树立学校在辽宁省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地位,学校于2004年下学期启动实施了“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考察工程”。该工程为学校所确立的“辽宁三大古文化板块价值考察工程”之一。一、考察工程的确立根据满族是崛起于17世纪初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满族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国各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民族:她推展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又一个大黄金时代,形成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