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72篇
  免费   70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管理学   495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59篇
人才学   12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024篇
理论方法论   1489篇
综合类   10812篇
社会学   519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578篇
  2014年   1136篇
  2013年   971篇
  2012年   1382篇
  2011年   1455篇
  2010年   1355篇
  2009年   1440篇
  2008年   1695篇
  2007年   1368篇
  2006年   1330篇
  2005年   1231篇
  2004年   1205篇
  2003年   1055篇
  2002年   858篇
  2001年   714篇
  2000年   583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黑格尔的"熟知非真知"道出了哲学的尴尬与艰辛。进入20世纪,胡塞尔、海德格尔、许茨等一大批哲学家都将其深邃的目光转向生活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列斐伏尔更以著名的《日常生活批判》宣告哲学从"天上"彻底回归"人间"。20世纪哲学的日常生活转向表明,人终究不是理性、道德、政治等单面人,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凡夫俗子,最深刻的人的本质就蕴涵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从日常生活的平庸处发现神奇与真谛,并引领人们走进"游戏"——日常生活的精神家园,这才是哲学的永恒使命与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99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号角的《新青年》杂志上有相对集中和重要的体现。从主题和内容上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与评价;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社会政治主张的介绍与宣扬;对中国社会政治现实的总体判断以及与其他社会政治思潮的论战。  相似文献   
993.
高清海先生晚年所提出的“类哲学”思想,由于有着深刻的独创性和未完成性这两种相互交错的特点,因而人们在对其理解中多有误读之处。鉴于此,从一个不同于通常主要是关注对于事实世界之解释的视角,而是从改变世界所必定预设的价值世界给予理论奠基的视角,对高清海先生的晚年哲学思想予以阐释,当能深化对于“类哲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4.
马克斯·韦伯的理性理论未能区分行动者的层级,实际上,处于社会权力结构不同层级的个体其社会行动后果或波及范围不同.由社会行动的层级性所引出的“理性单位”概念可以用来分析宏观行动者的职业角色中所蕴含的个体理性与整体理性的张力.在理想的制度性角色设计中,宏观行动者的职业角色中的个体理性与其职权所管辖的组织或行政区划的整体理性之间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委托-代理制中,由于宏观行动者的职业角色履行存在一定范围的“脱嵌”的自主性,使得其个体理性与整体理性常常发生脱节.在“劳动力去道德化”的背景下,宏观行动者也往往会奉行个体理性原则,背离整体理性原则.这种情形,就是宏观行动者的角色异化.要克服这种角色异化,必须建立和完善制度性超越机制、观念性超越机制和价值性超越机制.  相似文献   
995.
西方哲学的基本视域大都植根于其久远的精神传统之上的,这一思想根基就是西方的形而上学;可以说西方哲学的整体结构与关注聚焦点在于如何通过形而上学的不断阐释来推进和重塑形而上学,西方形而上学的奠基和复活大都在新的前提下,来助力形而上学的发展和提升自身的活力。现代形而上学的理解方式和阐述样态有着新的特点,体现在与时代精神的旨趣相吻合,总是力图在超越旧的精神状态的过程里,重铸现代形而上学的价值。本文提出了形而上学现代架构中的基本样式,强调现代形而上学的价值,并尝试着从形而上学与“中国梦”的契合点上挖掘形而上学的特有功能,即表现在对理性超越的不断追求,对实现过程的历史包容,对现存状况的批判反思以及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强调在当代形而上学的视域中建造“中国梦”的价值目标和追求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发展方式转型是有规律可循的:传统增长主义发展方式只有遭到危机的挑战才能向科学发展方式转变,但只有适度的挑战才最有利于转型成功;发展方式转型是一个“量变→部分质变→质变”的过程;转型与增长之间是一对以同一性为主的矛盾关系;转型与增长的交叉点是发展方式转型的着力点;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调整和优化的过程;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是一个理性建构与实践摸索相互配合的过程;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是利用、规范和引导资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7.
肖群忠 《船山学刊》2015,(3):109-112
<正>《伦理与传统伦理论集》是本人2007至2014这八年来公开发表相关主题论文的一个选集,能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人深感欣慰。在此之前,本人曾有两个论文集,即《道德与人性》(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伦理与传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前一本选集了我自1982年至2002年这二十年发表的部分论文,后一本则选集了我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职以来四年间(2002—2006)发  相似文献   
998.
人存活于世,面临的困顿很多。人是充满理性和非理性的动物,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如何,二者的界限划分是清晰的吗?何为人的教育与发展?人的生命过程又与自然发生着怎样的关系?本期专题讨论着重围绕以上话题展开。我们认为,理性与非理性远不是那么界限分明,因为它们存在着自我解构的可能性,即存在着走向其反面的可能,它们甚至是可以相互过渡的。理性与非理性仅是两个不同的视角,而非两种不同的存在;通过对当代西方学者在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与发展思想的研究中呈现出的从解释转向批判的研究取向,以及多元化视角的研究特点,指出了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局限,为我们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紧密结合当前"重返浪漫主义"的学术热点,对浪漫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生命理论进行深入观照,并运用当代生态批评的视角赋予该理论以现代生态内涵。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我们的生命存在进行理论探讨,目的是发现我们存在的意义、价值,破解人生的困顿。  相似文献   
999.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是哲学史上的难题。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大多从纯粹的主观精神出发,或从纯粹的客观对象出发来建构主客体之间的一致性,其理论存在程度不等的偏颇。马克思从主客体的辩证关系出发,以实践为中介和基础,探究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这一重大的天才发现对哲学理论和当下现实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迈克尔·斯洛特(Michael Slote),现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迈阿密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授。斯洛特教授近年来活跃于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关怀伦理以及中西伦理比较等领域,在伦理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斯洛特多次到中国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香港以及台湾等地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中国学者多有交流。主要著作有《从道德到德性》(1992)《源自动机的道德》(2001)《移情与关怀伦理学》(2007)《道德情感主义》(2010)《从启蒙到容纳:反思我们的价值观》[1](2013)以及他将要出版的新著《情感主义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