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作为近代诗坛上的两大诗歌流派,湖湘诗派主"诗缘情"说,以《骚》心《选》旨为宗;宋诗派好尚理趣,长于议论.然二派诗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咸丰、同治间,曾国藩好古尚雅,兼取魏晋之诗,并与王闿运等有过密切的交往;"同光体"诗人陈衍所谓的"荒寒之路"与王闿运"不关载道"之言相通,沈曾植破"三关"说又上及元嘉之诗;湖湘派诗人诗歌为求新奇,时发议论,也旁资考证,邓辅纶之学老杜诗、邓绎不废以文为诗、龙汝霖之好韩孟皆与宋诗相近.湖湘诗派与宋诗派在倾向上的接近,反映了近代诗歌逐渐走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导方向,而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范畴,这决定了《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素质为目标的知识性讲述、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的哲理性讲述、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情感性讲述,并使三者有机结合、互为依托,才能取得素质教育的实质性成果。  相似文献   
23.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在题材范围、思想深度方面校前人有进一步拓展,既有深厚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哲理性,在艺术创造上也多有建树,承前启后,对中晚唐咏史怀古创作有着友接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王安忆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小说的语言呈现出客观冷静、充满理性的风格.其中,叙述代替了人物对话、大量的议论、注重小说结构的逻辑性、以及陈述句与短句的使用,凸现了小说语言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5.
玛拉沁夫的现实主义原则总是消融在浪漫情感的氛围中,他的小说总体上有一种诗化的意味,这是由于玛拉沁夫在叙述过程中注意利用叙述文本的可能性空间.并专注于构建情感多维空间造成的,它增加了小说的叙述魅力.在叙述过程中,玛拉沁夫尤其重视叙述者的叙事功能的构建,根据叙述对象的性质和所表达的题旨的不同,以接受者接受程度为参照,正确处理了作者和叙述者的关系,创造出第二种声音,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玛拉沁夫在叙述过程中,用强化议论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议论具有明晰性,受制于玛拉沁夫这一民族作家的独特心理和思想,形成了玛拉沁夫小说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6.
赵彦卫言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论者多沿引袭用,但对其具体所指则又往往语焉不详或各执一词。其实,史才应是对唐人小说叙事建构艺术的概括,诗笔应是对唐人小说诗意化抒情特征的概括,而议论则是作者根据小说人物或情节而引发的关于伦理道德、社会人生等的理性思索。  相似文献   
27.
杜诗中的议论是一种抒情手段,具有韵味深长的基本特征。诗人一方面保留议论的普遍特征如意见的外指性、判断的鲜明性以及推理的层深性和曲折性,一方面又通过对日常逻辑的变形使其成为诗的议论。其特殊表现功能,在于由此派生的互相对立的表现效果之融合。杜诗中的议论还具有积极的结构功能:或是对形象和抒情加以点化以升华主题,或是在诗中起组织的作用而兼得气势与骨力之美。  相似文献   
28.
情感因素是写作最基础的东西 ,是写作主体情绪心理在文章中的反映。议论文章虽以理服人 ,但亦必须情动而后辞发。因之 ,要求写作主体重视议论文体写作的情感色彩 ,架设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对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29.
《决策探索》2004,(1):93-93
  相似文献   
30.
戴斌 《决策》2010,(9):84-86
在有限的陈述时间内,考生一定要"拔高"话题的"高度",即应该从个性化的现象,延展到共性化的社会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哲理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