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42篇
民族学   96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03篇
理论方法论   201篇
综合类   1704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唐代国家选用宰相的数量之多,在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作用之显著,为历代所罕见。近年来学者对唐代宰相群体的研究日益关注,以其为对象来考察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民族关系,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2.
唐代官僚家庭财产管理实行"同居共财"。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财产共有制度.但实际上是家长专有制,家长拥有对一切家庭财产的绝对支配权。家长专有专管并不意味着家长亲管,其具体管理方式是多样的。管理方式多样性的实质不是对家长专有制的否定,而是古代以孝为根本的宗法社会下家长专管权力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3.
唐代赋论内容比较集中在对汉魏六朝古赋及唐代新体律赋的争议评价上面,并与当时文艺思想上不同倾向的论争相联系;而律赋理论及《赋赋》、《赋谱》等作则是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成果,对宋以后律赋评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4.
心和性是罗钦顺哲学逻辑结构中一对最核心的范畴,对心与性及心性关系的深入分析构成了罗钦顺哲学的心性观.罗钦顺在其积几十年之心力反复推敲潜玩而成的主要哲学著作<困知记>中开宗明义说的就是心、性关系,心性观是其整个哲学逻辑结构的思维重心和论证主题.罗钦顺的心性观继承和发扬了程朱理学,在禅学泛滥、心学崛起的明代中叶首开批驳阳明心学和禅宗佛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5.
佛教禅宗最引人注意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语言观--不立文字,以及由这种语言观所带来的超常的语言实践.禅宗语录文本形式多样,具有口语通俗性、句型多样性、文字简练性、象征暗示性和乖谬怪诞性等特点,都是为更好地传播其思想服务的.禅宗的语言观,一方面深刻地揭露了直觉体悟与语言文字之间的矛盾和关联:一方面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语言的哲学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6.
虽然神秀和知讷具有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但他们都是处在各自国家禅宗思想本土化的关键时期,禅教并重是他们佛教思想的共同基础,通过对神秀和知讷禅佛教的主要思想进行介绍比较,可以反应出中国佛教和朝鲜佛教思想的历史交融.  相似文献   
127.
刘进宝 《西域研究》2008,(1):139-145
北魏隋唐的均田制,作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史学界研究的重点或热点.国内外学者在均田制研究方面的成果,可以说实在太丰硕了,仅国内出版的专著就有韩国磐《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及修订本《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宋家钰《唐朝户籍法与均田制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武建国《均田制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杨际平《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均田制新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和其增订本《北朝隋唐均田制新探》(岳麓书社,2003年)、[日]堀敏一《均田制的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日]铃木俊、山本达郎等著《唐代均田制研究选译》(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等,发表的论文可以说是以千万计.一般认为,均田制研究应该说没有剩义可言了.  相似文献   
128.
宁智锋 《理论界》2008,(1):134-136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时代的风气、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再加上体弱多病以及深陷党争的漩涡等诸多因素使他需要寻求精神解脱,而禅宗正好是一剂良药,成为他精神的避难所。禅宗对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那闲适从容、迁情世外的心态和他那充满禅意禅趣的诗词创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9.
张国刚 《河北学刊》2008,28(3):50-5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一个时代。开放与兴盛是唐代留给世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也是唐史研究领域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中国唐史学会与河北学刊杂志社联合组织了这组专题讨论。通过回视唐代的开放与兴盛,可以发现,唐代的开放首先源于开放的大民族的观念,唐时已经不隔华夷,这种初步形成的"华夷一家"观念,不仅超越了前人,对后世的华夷观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唐代的对外开放是多方位的。在丝绸之路上流动着的不仅是物质资料,还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也就是说,既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又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地吸收外来文化。第三,唐代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册封制度和羁縻府州制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与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从而为开放和兴盛提供了政治保障。相反,当国内发生像"安史之乱"这样大的社会动荡,或晚唐政治极端腐败之时,唐代的开放则处于停滞的状态。从今天看来,唐代的开放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留给后人许多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唐代对外开放中的许多特点和经验,值得我们今天进行深入审思,从历史得到的经验是,只有全面而持久的开放,才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0.
从“歇心”、“无事贵人”、“立处皆真”三个基本范畴可看出,禅宗体系具有丰富、透彻的休闲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休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禅宗休闲美学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醇化了僧人群体对闲适安居精神的追求,提升了文人士大夫的山林回归境界,同时又融通了僧与俗、世间与出世间的二元对立,唯以“歇心见性”为最终标准。现代休闲美学研究正处于上升势态,但其学科理论之建构显然远未完成。以禅宗的基本理论视野为参照,不但可反思现代休闲美学之不足,更可从中汲取必要的理论养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