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23篇
丛书文集   573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1188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优化注水井方案,制定了对高含水、高压层减水的调整方案和化学调剖,以及对油井堵水的连通层进行方案调整。控制无效注水降低低效循环,降低注入水的能耗。采取综合配套措施,进行参数调整、更换拖动设备等,努力控制无效产出,降低能耗,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2.
"东山御物"指在明王朝与日本的葚勘合贸易中东渡的中国精品文物.至今,"东山御物"已成为日本许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对于它的研究多停留在制作工艺与艺术鉴赏的层面,而很少涉及它的形成过程和社会功能.运用历史学文本分析的方法,可以阐释中国文物在日本发挥独特功能的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3.
考察《三国演义》小字注的来源及其功能,认定小字注虽非一人一时所加,但小字注极有可能在罗贯中原本中便已存在。通过一条带有时代标记的小字注,初步分析《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04.
105.
关于《五蕴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蕴论>是佛教唯识学派的纲要书,也是法相宗瑜伽十支论之一.其梵文原典在印度早已失传,但西藏布达拉宫保存有一部该论的梵文原典手抄本,2008年校订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五蕴论>不仅对佛教专门术语的定义有明确的解释,对于阿赖耶识存在的问题也有所论证.文章在详细介绍了该手抄本和校勘本的同时,对<五蕴论>的先行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内容大意等情况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概述,并对阿赖耶识的存在问题也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106.
107.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是日本伟大的女诗人、女作家,从小研读汉文典籍、学习唐文化,在文学创作中或多或少、或简或繁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唐文化,可以说紫式部和中国唐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紫式部对唐文化的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知止的智慧     
秦洪 《老年世界》2014,(15):1-1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想要给《左氏春秋》作注,但他看到已经有贾逵、郑众二人作注在先。于是,马融便找来他们的注解阅读。仔细读过之后,马融这才意识到自己不适合给《左氏春秋》作注,他这样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广博,就凭我个人的水平,又怎能超过他们呢?”  相似文献   
109.
明州本除了二家注的注文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字上的变化,共有几种形式,一是漏注,二是漏字,三是异文,四是衍文,五是倒文,六是秀州本有多处作"毛诗"的地方,明州本作"韩诗",七是个别地方出现了注家有异、注文相同的情况,八是个别地方出现了善注置于五臣注之前的情况,九是明州本的编排形式为卷首目录在表、序之前,十是增强了校语,十一是校语相异,十二是音注的增加与删减的变化,十三是进一步增加了"某同同注"的形式,十四是夹注位置的变化,十五是句末"也"字的增删变化。  相似文献   
110.
钱笺、朱注从杜注传统资源的挖掘入手,他们在校勘、注释中的进步,或是从前注的疏舛里参悟而出,或是凭借前注之成果向前推进.这样不仅很好地保留了旧注的精华、总结了前人的成就,而且以更为缜密的精神拨正了旧注中的讹夺之处,解决了杜诗学史上诸多疑问.在经历了元、明一段退却的时期之后,清初的社诗学者在前人已有的矿床上作了更为细致的开掘,使杜诗笺注愈为精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